国家反诈中心APP被吐槽:用户体验急需优化!
国家反诈中心APP被吐槽:用户体验急需优化!
近日,不少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吐槽国家反诈中心APP存在登录复杂、短信验证频繁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使用体验。更有用户反映,自己的银行卡因不明原因被管控,解冻流程繁琐复杂,让人苦不堪言。
登录复杂,验证频繁:用户体验亟待优化
有用户反映,国家反诈中心APP的登录流程过于复杂,需要多次输入验证码,有时还会遇到验证码收不到的情况。这种设计虽然可能出于安全考虑,但无疑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每次登录都要输入手机号、密码,还要接收验证码,有时候验证码还收不到,真的很麻烦。”一位网友在小红书上抱怨道。另一位用户则表示:“登录一次要花好几分钟,有时候验证码还收不到,真的很影响使用体验。”
更令人困扰的是,APP频繁要求用户进行短信验证,即使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也不例外。这种频繁的验证不仅打断了用户的正常使用,还可能产生额外的短信费用,引发用户的不满。
银行卡莫名管控,解冻流程繁琐
除了登录和验证问题,部分用户还遇到了银行卡被莫名管控的情况。有用户反映,自己的银行卡因“可疑交易”被冻结,但所谓的“可疑交易”却是一笔正常的转账。
王筱芸的经历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她从相熟的“代购”处购买物资,转账5000元时收到“失败”的消息提示。随后,北京反诈中心打来预警电话,称她转账的银行账户存在诈骗风险。然而,当她尝试在多家网店网购时,发现自己的多张银行卡都无法正常使用。原来,她最早转账时用的建行卡和农行卡,在接到反诈中心的电话后,就被北京和云南的公安局刑侦支队“司法冻结”。更令人震惊的是,她名下的另一张极少用来交易的二类银行卡也被冻结了。
解冻流程更是繁琐复杂。王筱芸需要到就近派出所接受反诈教育,签署一系列承诺书。之后,她又与银行客服、两地的反诈中心沟通了一个月,三张卡才陆续解冻。
另一位来自深圳的网友则因为频繁的小额交易,银行卡被冻结。银行工作人员表示,这是“响应国家反诈政策”,即使只是小额交易频繁,也会导致冻结。
平衡安全与便利,优化用户体验刻不容缓
国家反诈中心APP的初衷是好的,旨在保护用户免受电信网络诈骗的侵害。然而,过于繁琐的登录流程、频繁的短信验证,以及动辄冻结银行卡的做法,不仅影响了用户体验,也可能适得其反。
有用户表示:“本来是为了防范诈骗,结果却因为使用体验太差,干脆不用了。”这种现象值得深思。反诈工作固然重要,但如何在保障安全的同时,兼顾用户的使用体验,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建议相关部门重视用户的反馈,优化APP的功能设计,简化登录流程,减少不必要的验证环节。同时,对于银行卡管控,应该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机制,避免“一刀切”的做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国家反诈中心APP的作用,保护用户的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