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货行业监管下的企业应对之道
直播带货行业监管下的企业应对之道
2024年11月,张兰和汪小菲的抖音账号因在徐熙媛(大S)逝世后发布不实视频进行不当营销而被封禁,这一事件再次凸显了直播带货行业监管的持续加强。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层面,一系列监管政策密集出台,直播带货行业正步入规范化发展阶段。面对日益严格的监管环境,企业如何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成为关乎生存发展的重要课题。
直播带货行业监管现状
近年来,直播带货行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如虚假宣传、价格欺诈、产品质量不合格等,这些问题不仅损害了消费者权益,也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为应对这些挑战,国家和地方层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监管政策。
2023年8月,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知识产权执法的意见》,要求严厉打击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行为,加强对恶意申请注册商标和违法代理行为的查处。2024年3月,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提出,为解决直播带货中的乱象,应通过分级分类管理、建立常态化监管机制等措施,明确各方责任并加大违规处罚力度。2025年,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发布《深圳市直播带货合规指引》,对直播营销相关方的资质审核、信息透明度、商品质量、售后服务及价格规范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然而,传统监管模式与直播营销的特点存在诸多不匹配之处。直播营销具有即时性、复杂性和海量性的特点,而传统广告法规制模式主要采取事前审查的方式,难以适应直播营销的动态性和多样性。此外,直播带货中营销与交易直接融合,打破了传统广告与销售分离的模式,使得现行广告法规难以有效适用。
企业合规经营策略
面对日益严格的监管环境,企业需要从多个维度制定合规经营策略,以确保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实现商业目标。
遵守各地合规指引
各地市场监管部门陆续发布的直播带货合规指引为企业提供了明确的经营指南。例如,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北京市直播带货合规指引》对直播带货平台经营者和从业人员分别提出了详细要求,包括入驻登记核验、服务协议与行为规范公示、禁限售商品目录管理、信息检查巡查制度、营销信息保存规则、信用管理体系建立等。企业需要密切关注各地政策动态,确保经营行为符合当地监管要求。
明确各方责任边界
直播带货涉及多个主体,包括直播平台、主播、品牌方和MCN机构等,各方的责任边界需要清晰界定。在品牌自播模式中,品牌方作为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需要对直播内容承担主要责任。在品牌主播模式中,主播作为广告代言人,需要依据事实对商品进行推荐和证明,禁止虚假宣传。在品牌MCN模式中,MCN机构作为内容创作和运营机构,需要对主播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管理。
加强内容审核与培训
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内容审核机制,对直播脚本、产品介绍、互动环节等进行全面审查,确保所有宣传内容真实、准确、合法。同时,定期对主播和相关人员进行合规培训,提高其法律意识和专业素养,避免因不当言行引发违规风险。
供应链管理优化
供应链管理是直播带货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企业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供应链体系:
构建数字化供应链体系
数字化供应链能够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和高效协同。企业可以通过数字化平台整合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等各个环节,实现订单管理、库存控制和生产计划的优化。例如,广州芈星集团通过数字化供应链体系,一个直播间就能带动数据分析师、视频剪辑师、成本核价师等30多个新职业,牵动上万人的就业。
优化上下游协同效率
直播带货的即时性和互动性要求供应链具备更高的灵活性和反应速度。企业需要与供应商、代工厂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共享数据和信息,实现供应链的优化和协同。例如,服装企业可以通过直播反馈快速调整生产计划,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利用直播反馈提升产品创新
直播带货不仅是一种销售渠道,更是获取消费者反馈的重要渠道。企业可以通过分析直播互动数据,了解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和偏好,从而指导产品创新和迭代。例如,广州的服装品牌通过直播反馈,不断优化产品设计,推出更多个性化定制产品和原创设计品牌。
结语
随着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直播带货行业正逐步走向规范化、标准化。企业需要积极应对监管要求,从合规经营和供应链管理两个维度提升自身能力。通过建立完善的合规体系和优化供应链管理,企业不仅能够有效规避经营风险,还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实现可持续发展。未来,随着监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行业自律的加强,直播带货行业必将迎来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