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北京中医药大学推荐:日常养生改善自汗与盗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北京中医药大学推荐:日常养生改善自汗与盗汗

引用
人民网
10
来源
1.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831/c14739-40310029.html
2.
https://m.baidu.com/bh/m/detail/vc_16610893620391807968
3.
https://m.baidu.com/bh/m/detail/sv_17056953042722624473
4.
https://m.baidu.com/bh/m/detail/qr_12185519037641498382
5.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598400
6.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98181
7.
https://ma-kuang.1655.com.tw/new.php?cat=3&id=2462
8.
https://m.weibo.cn/search?containerid=231522type%3D1%26t%3D10%26q%3D%23%E7%9B%97%E6%B1%97%23&isnewpage=1&luicode=10000011&lfid=231522type%3D1%26t%3D10%26q%3D%23%E5%85%A8%E8%BA%AB%E9%85%B8%E7%97%9B%23&featurecode=20000180.Sau+T
9.
https://m.jd.com/content/DP-story/994941901551618
10.
https://jstcm.cn/article/doi/10.19844/j.cnki.1672-397X.2025.01.013

自汗盗汗是常见的健康问题,中医调理效果显著。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亚健康科专家刘洋推荐了多种实用的调理方法,包括饮食调理、药茶和穴位按摩等,让你轻松告别自汗与盗汗困扰。

01

自汗盗汗的中医理论基础

在中医理论中,自汗和盗汗有着不同的含义。自汗是指白天不因活动或高温而出汗,多与气虚、阳虚有关。常见于肺气虚、脾阳虚等体质,表现为容易感冒、乏力、食少腹胀等症状。盗汗则是指夜间睡眠时出汗,醒来即止,多见于阴虚内热体质,常伴有五心烦热(手足心及胸口发热)、口干舌燥等症状。

02

饮食调理方法

  1. 食材调理
  • 气虚自汗者可常食蜂蜜、山药、大枣等补气固表食物。
  • 阴虚盗汗者则应食用甲鱼、猪肾、鸭肉等滋阴补肾的食物。
  1. 药膳调理
  • 黄芪粥:黄芪30克,大米100克。将黄芪煎煮取汁,加入大米煮粥。黄芪具有补气固表的作用,适合气虚自汗者。
  • 石斛西洋参老鸭汤:石斛15克,西洋参10克,老鸭半只。将所有材料加水炖煮,至鸭肉熟烂。此汤具有滋阴清热的功效,适合阴虚盗汗者。
  • 黄芪红枣茶:黄芪15克,红枣5枚。将黄芪和红枣加水煎煮,代茶饮用。此茶具有补气养血的作用,适合气虚自汗者。
  • 乌梅枣麦茶:乌梅10克,大枣5枚,浮小麦30克。将所有材料加水煎煮,代茶饮用。此茶具有敛汗生津的作用,适合盗汗者。
03

穴位按摩方法

  1. 三阴交穴:位于内踝上三寸,胫骨后缘。按摩此穴有补血养阴的作用。
  • 定位方法:将小拇指下缘放在内踝尖上,上面位置是三阴交的水平线,在胫骨后缘找到一个敏感的压痛点。
  •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每次3-5分钟,力度适中。
  1. 涌泉穴:位于足底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按摩此穴可连通肾经经脉,散热生气。
  •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每次3-5分钟,力度适中。
  1. 复溜穴:位于小腿内侧,太溪穴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按摩此穴可滋阴润燥,回阳救逆,消肿利水。
  •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每次3-5分钟,力度适中。
  1. 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按摩此穴可疏风解表,通降胃肠。
  •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每次3-5分钟,力度适中。
04

其他生活调理建议

  1. 改善生活习惯:保持室内通风凉爽,选择透气的床上用品;避免辛辣食物和酒精,减少刺激。
  2. 心理调节:通过运动、冥想等方式减轻压力和焦虑。
  3. 医疗干预:如果症状持续且严重,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接受针对性治疗。

中医调理自汗盗汗的方法简单易行,效果显著。但需要注意的是,调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同时,如果症状持续不改善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