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浙大金医推荐:餐前血糖监测新进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浙大金医推荐:餐前血糖监测新进展

引用
科学网
9
来源
1.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5/2/538359.shtm
2.
http://www.jyts.com/tijianzhongx/
3.
https://www.mayoclinic.org/zh-hans/diseases-conditions/diabetes/in-depth/blood-sugar/art-20046628
4.
https://www.wjgnet.com/1009-3079/full/v32/i12/897.htm
5.
https://www.ximuhe.com/?id=69
6.
https://www.mayoclinic.org/zh-hans/diseases-conditions/diabetes/diagnosis-treatment/drc-20371451
7.
https://helloyishi.com.tw/diabetes/home-blood-glucose-test-steps-and-precautions/
8.
https://www.cnwnews.com/html/jiankang/yaowen/20250206/19903.html
9.
http://www.mems.me/mems/microfluidics_202412/13193.html

糖尿病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统计,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过5亿人,而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更是高达12%。有效且规律的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的基础,其中餐前血糖监测尤为重要。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的专家指出,规范的餐前血糖监测不仅能帮助患者及时了解血糖水平,调整治疗方案,还能降低并发症风险。

传统监测方法

目前,最常用的餐前血糖监测方法是使用便携式血糖仪。患者需要通过采血针从指尖采集一滴血液,然后将血液置于试纸上,血糖仪会在几秒钟内显示血糖水平。这种检测方法虽然操作简单,但需要频繁采血,可能会引起疼痛不适,降低了患者的依从性。

另一种监测方法是连续血糖监测仪(CGM)。CGM通过置于皮肤下的传感器,可以每几分钟测量一次血糖水平。患者可以通过佩戴在身体上的无线设备查看血糖读数。如果血糖升高或降低过快,CGM通常会发出警报。这种监测方式更适合需要频繁监测血糖的1型糖尿病患者。

最新技术进展

2025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研究团队在《自然—代谢》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无创血糖检测技术——多重微空间偏移拉曼散射(mμSORS)光谱技术。这种技术只需将手掌轻轻贴在检测设备上,就能准确测量血糖水平。

研究团队通过临床研究验证了该技术的准确性和通用性。研究纳入了200例糖尿病患者和30位正常健康人群,收集了30多万套由金标准静脉血血糖值标定的光谱数据。结果显示,mμSORS无创血糖检测值与静脉血血糖值之间绝对误差的平均值仅为14.6%,且99.4%的检测值落在共识误差网格临床可接受区。更值得一提的是,这项技术无需进行个体校准,适用于不同人群,为未来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基础。

监测频率与目标值

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建议的血糖目标范围是:餐前血糖80-130毫克/分升(mg/dL)或4.4-7.2毫摩尔/升(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低于180 mg/dL(10.0 mmol/L)。但这些目标往往因人而异,需要根据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进行调整。

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医务人员通常建议每天进行4-10次血糖检测,包括正餐和零食前后、运动前后、睡前以及夜间。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使用胰岛素治疗,也需要每天检测多次血糖水平。而对于仅通过饮食和运动控制病情的患者,则可能不需要每天检测。

总结与展望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血糖监测方法也在不断创新。从传统的指尖采血到连续血糖监测,再到最新的无创检测技术,患者的选择越来越多。无创血糖检测技术的出现,不仅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更为糖尿病管理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和普及,我们有理由相信,糖尿病患者将能够更好地控制病情,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