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古迹探秘:从白田山到大鹏所城
深圳古迹探秘:从白田山到大鹏所城
2024年6月,深圳深汕特别合作区鹅埠镇白田山遗址考古发掘初步成果展引发广泛关注。这一重要考古发现不仅揭示了深圳地区早在商周时期就有人类活动的证据,更为研究深圳早期文明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白田山遗址位于深汕特别合作区鹅埠镇西湖村委会格田村东南侧,遗址范围约10万平方米。考古发掘显示,这里发现了大量商周时期的陶片、石器和建筑遗迹,表明早在3000多年前,深圳地区就已经有了人类聚落。这一发现将深圳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向前推进了数千年,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如果说白田山遗址展现了深圳的早期文明,那么大鹏所城则见证了深圳在明清时期的海防历史。大鹏所城,全称为“大鹏守御千户所城”,位于深圳市大鹏新区鹏城社区,是明清两代中国海防的重要军事要塞,有“沿海所城,大鹏为最”之称。
大鹏所城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所城平面呈近梯形布局,占地约10万平方米,城墙高6米、长1200米,上设雉堞654个,并辟有马道。全城分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北门于明万历年间被堵塞),每个城门上建有一座敌楼,两边各设两个警铺。城外东、西、南三面,环绕着一条长1200米、宽5米、深3米的护城濠。
自明初建城以来,大鹏所城一直担负着深港地区的海防安全,多次抵御和抗击了葡萄牙、倭寇和英国殖民主义者的入侵,是明清时期反抗外侮、捍卫主权的主要海防堡垒之一。2001年6月25日,大鹏所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除了白田山遗址和大鹏所城,深圳还有其他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例如,位于宝安区的清平古墟是深圳四大古墟之一,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现已被改造为影视产业小镇,成为展现岭南地区建筑特色和文化历史的重要场所。
清平古墟的永兴桥是深圳唯一现存的古代三孔石桥,广安当铺则是深圳现存最大的当铺旧址。这些历史建筑不仅见证了深圳的商业发展,也展现了岭南地区的建筑艺术。
深圳的历史文化遗址不仅是城市发展的见证,更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缩影。这些遗址的保护和利用,不仅让现代人得以一窥古代文明的辉煌,也为深圳这座现代化都市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欣赏深圳现代化建设成就的同时,不妨走进这些历史文化遗址,感受深圳独特的历史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