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粒肿(针眼)怎么办?从中医证候、经络与中草药理解!
麦粒肿(针眼)怎么办?从中医证候、经络与中草药理解!
麦粒肿,又称针眼或睑腺炎,是一种常见的眼皮腺体炎症。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其常见症状包括眼睑肿胀、疼痛发红、眼屎增多等,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使用抗生素眼药水和热敷。而从中医的角度来看,麦粒肿与脾胃、经络密切相关,通过调理脾胃和疏通经络可以有效治疗。本文将从现代医学和中医两个维度,深入探讨麦粒肿的成因和治疗方法。
从现代医学观点看麦粒肿
类似名称:针眼
「麦粒肿」又被称作「针眼」或「睑腺炎」,这是一常见的眼皮腺体的炎症,常见症状包括:眼睑隆起肿胀、眼睑疼痛发红且疼痛、眼睑下垂、眼屎分泌物增多、眼睛灼热感、眼睛流泪等。
现代医学认为麦粒肿的常见原因包括:过度揉眼睛、睑缘炎、未清洁眼睑或未卸妆、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等。
治疗方法主要是运用抗生素或类固醇眼药水,或运用「热敷」让堵塞的腺体开口让化脓物排除,或是按摩挤压肿块部位,使腺体分泌物排挤出来,严重时需要手术切开排脓或切除肿块。
就算没有治疗,多数人只需以热敷等简单方式帮助脓肿排除,约7-10天即可自行痊愈,因此从古至今有很多人运用各种偏方来治疗针眼。中医的经络疗法,在现代医学看来也是属于一种偏方,有些人因为特定原因,特别容易长针眼,这就可以从经络体质的角度来理解。
从中医的观点看麦粒肿
类似名称:眼生偷针、眼疮、睑腺炎、土瘤、土疳、雀目、赤脉传睛、疳积
相关疼痛:
麦粒肿绝对是困扰中国人千年以上的症状,然而古代没有麦粒肿这种名词,名称为土瘤、土疳或眼生偷针。
为什么称为「土」,这是因为脾胃属土,而古人认为眼睑与脾胃相对应,所以称为「土瘤」。
因此,古今多数医家都是从「脾胃」的角度治疗麦粒肿,通过清脾胃积热、疏散风热、消肿散结、补脾益胃、扶正祛邪等方法,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注1)。
因此可以看到古代的医书,记录治疗这种麦粒肿的中药,都是以泻脾胃火热中药居多,例如「泻黄散」就很热门。
古人认为脾胃伏火时,会出现在眼睛红肿
除了脾胃之外,传统中医认为造成针眼还可能是「风热外袭」、「热毒上攻」所造成,这也都与「热」有关。体内的热无法排除,就会出现发炎、发热的症状而出现针眼。
事实上这个是很容易观察的,只要天气一热,很多人就会发现眼睛开始痒起来,这就是体内的火气影响经络所造成的。
有些人很奇怪,特别容易反复出现麦粒肿,一些医家就认为,这是一种「脾胃伏火」的现象所造成的。腹部的脾胃火气没有消除之前,就会导致麦粒肿反复发作(注2)。
尤其是有些小孩子很容易反复出现眼睑发炎,这也是因为「脾胃积热」所造成。
以上这些「脏腑辨证」的文字,有些人觉得看起来很抽象,这也可以从经络来理解。如果通往眼睛的经络,火气过于旺盛时,就很容易出现针眼。
依照经络权威蔺云桂《经络图解》一书上所述,通往眼睛的经络就有15条,所以很复杂。
通往眼睛的经络很多且复杂
最常见的主要经络是肝经、心经、胆经、胃经、小肠经、三焦经与膀胱经,所以这些经络异常时就有机会出现针眼。而只要疏通这些异常经络,也可以改善针眼。
然而,通往眼睛的经络这么多,谁知道自己是哪一条经络异常呢?近代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运用经络检测,直接运用图形与数据看到异常经络,就可以知道是哪一经络异常造成,这里提出两个案例:
案例一:临时出现麦粒肿
2022那年冬季,台湾地区虽然已经接近冬季节气「小雪」,天气却依然很热。
某会员在2022年11月19日晚上起,眼睛就肿起来,隔天去看眼科确诊为「麦粒肿」,给她开了一些药膏,涂了眼药膏2天之后,依然没有消肿。当时帮自己经络检测,分享经络图如下:
2022年11月,女性长针眼的经络型态
图上经络图乱七八糟,她分享说:「奇怪,经络乱七八糟,不少经络左右差距很大!」
「这在过去两年来很少见!」
由于云端中医学的许多文章都提到左右差距是短暂时的经络现象,学过一点中医学知识的她,心想这个应该就是在经络的「井穴」上放血,因为井穴的功效就是清热泻火。
由于异常经络太多,她只选了心包经的井穴「中冲穴」、三焦经的井穴「关冲穴」的指尖放血,同时她也持续按摩自己脚上的「太冲穴」。
她说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隔天起床之后,针眼就改善了70%,又过了一天痊愈,就好像什么事情都沒发生一样!」她从头到尾就只有指尖放血一次而已。
案例二:反复出现麦粒肿
上面提到的是临时出现的「麦粒肿」案例,这里要探讨的是反复出现麦粒肿的案例。
某会员每隔一阵子就会出现眼睑发炎,由于她已经观察自己的经络一阵子,确认自己的经络体质属于「上虚下实」经络体质。
她的经络体质特点,就是上半身几乎都是虚证为主,下半身都是实证为主。而下半身的实证,常常会看到肝经、胆经与胃经实证,这就是一种体内火热的现象。她在2024年分享其中一张经络图如下。
女性反复出现眼睑发炎的经络型态
除了眼睑发炎之外,她常因为身体容易发热,所以喜欢开冷气,经常口渴、口苦、晕眩、肩颈酸痛、眼睛经常酸涩,偶尔会腹泻。
像他这种经常反复出现的麦粒肿,很明显的就是受到「经络体质」的影响,这种体质没有改变之前,就算是去开刀也無法根治,只能反复吃药。
这种「上虚下实」的特点,就是其实他们的腹部是很阴寒的,但是肝经、胆经与胃经又是实证,所以他们也会感觉到很热,所以这种经络体质反而不容易被改变。
改变体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中医学各种治标的方法效果却很好。
有一种方法就是在「耳尖放血」,耳尖本身就是一个穴道,只要在耳尖挤出一点血,就可以快速改善麦粒肿。
除了针灸、指尖放血、穴道按摩之,运用中草药降火的速度也非常快,通常也可以快速调整体的火气,让针眼加速度痊愈,可以参考下面的中医学说与中草药资讯。
传统运用有效的偏方,还可以运用金银花、蒲公英、野菊花泡茶喝,也会产生一定的改善效果。
有些会员也分享,在肚脐艾灸,或是肚挤放盐巴,再用透气胶带贴起来,隔天就好的差不多了。由于偏方百百种,只要不要看起来太奇怪,都可以可自行斟酌运用。
注1:柳阳等."浅谈从脾胃论治麦粒肿."光明中医37.07(2022)
注2:郝民琦等."基于“脾胃伏火”理论治疗麦粒肿."甘肃医药39.11(2020)
相关的7个中医学说与中草药方剂
载入中...
改善麦粒肿的14个中草药方剂清单
与麦粒肿的相关症状或疾病
关于麦粒肿之相关中医学说
《诸病源候论·目病诸候》:"人有眼内眦头忽结成疱,三五日间便生脓汁,世呼为偷针。此由热气客在眦间,热搏于津液所成,但其热势轻者,故止小小结聚汁溃,热歇乃差。"
《证治准绳·目门》:"睥上生毒,俗呼针眼是也,有一目又生一目者;有止生一目者;有邪微不出脓血而愈者;有犯触辛热燥腻,风沙烟火为漏涕者;有窍未实,因风乘虚而入头脑俱肿,目亦赤痛者。其病不一,随宜治之…按世传眼眦初生小泡,视其背上部即有细红点如疮,以针刺破,眼睥即差,故名偷针,实解太阳经结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