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现代农业园区:小番茄产业的科技革命
宿迁现代农业园区:小番茄产业的科技革命
新春将至,宿迁市的田野里一片繁忙,丰收的季节让小番茄和莲藕焕发出新的生机。这些美味的农产品不仅丰富了市民的餐桌,也为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让我们一同走进这片富饶的土地,感受丰收的喜悦。
科技赋能,现代农业展新颜
在宿迁市宿豫区的京东农业科技示范园内,一场农业科技革命正在悄然进行。走进智能化玻璃温室,头顶正前方跳动的提示牌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室内温度26.9℃,湿度75.8%,光照强度2.7万Lux,二氧化碳浓度800ppm……”这些数据实时监测着作物的生长环境,为农业生产插上了科技翅膀。
作为宿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项目,京东农业科技示范园综合技术领先、智慧化程度高,依托现代智能化、数字化等技术,重点围绕温室环境监测、联动控制系统、农业大数据中心三大智能系统,新建智能化玻璃温室、装配式日光温室、连栋薄膜温室等智慧农业设施设备超20万平方米。
无土栽培,让小番茄住进“智慧房”
“这里我们采用了无土栽培和立体栽培方式,利用技术手段模拟作物生长所需的生长环境,可以大幅提高小番茄的产量和土地利用率。”京东农业科技示范园行政经理江洪说。
放眼大棚内,一串串红色、绿色、黄色的小番茄顺着藤蔓层层攀升、长势喜人。在这里,蔬菜过上了“智慧生活”,翠绿的菊花菜躺在螺旋柱式栽培架上沐浴着阳光,小巧玲珑的小番茄喝着科学配比的培养液尽情生长……园内处处透露着智慧农业的“科技范儿”。
据了解,目前园区可年产绿色果蔬3500余吨、繁育种苗超500万株。通过整合资源,园区搭建了绿港智慧农业数字化云平台,依托各管理系统,建立了“一品一码”制度,对产品的各个环节采集数据并追踪,构成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智能管理,让农民足不出户掌控全局
在沭阳县华冲镇江苏天盛种业科技有限公司,6000亩种子试验基地的灌溉系统由手机APP操控,技术员通过室内智能化监测系统随时掌握农田土壤墒情、氮磷钾成分及苗情、病虫情况等,实现育种基地智能化、精准化生产。
宿迁立华牧业有限公司是沭阳县以生猪养殖为主导产业的一体化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公司生猪养殖场区配备自动饮水系统、环控系统、自动喂料系统、地暖系统、风机、湿帘、变频柜等智能生产设备,ERP软件操作系统涵盖商品猪生产管理、种猪生产管理方面14个智能化模块,农业物联网技术覆盖面积达60%以上,生猪产能明显提升。
沭阳县李恒镇的3000亩稻麦智能化农业基地,通过智能农业和5G技术的应用,建设粮食规模经营、自动化生产、智能化管理的稻麦科技联合体,打造农业现代化新引擎、农业改革创新新样板。
产业链整合,让农产品插上科技翅膀
沭阳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全国首个以花卉苗木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级农业园区。产业园通过物联网、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构建园区智慧农业大数据决策中心、产业强化平台、社会化服务平台、休闲农业推广平台、花木交易平台和园区管理平台,形成“1个中心+5个平台+N个应用”的智慧农业信息体系,全部覆盖园区农业重大项目、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生产、管理、经营、销售、农旅等全领域。
“沭阳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了沭阳花木产业向高端发展,产业园总产值92.46亿元,主导产业产值86.92亿元。”沭阳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负责人介绍。
目前,沭阳县正以国家级“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试点县为契机,扎实推动农业上“网”、数字进“村”、“智”富有招,农民种地更轻松、更智能,现代农业焕发出新的生机。
满格的“科技范”装点着花乡大地,描绘出农业增值增效、农民增产增收的喜人图景。打通全产业链,沭阳县还不断健全农业生产供应链、运营服务和支撑服务体系,先后建成规模粮食生产、设施花卉等28个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基地,全县接入省农业物联网管理服务平台的物联网数据量已达60多万条,规模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面积占比达25%,均位居全市首位。
展望未来,科技引领农业现代化
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从“靠天吃饭”到“科技种田”,宿迁市的农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科技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也改善了农产品的质量,更让农民足不出户就能掌控农业生产,真正实现了“智慧农业”。
未来,随着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宿迁市的现代农业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科技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将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为农民增收开辟新的途径,为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