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高发!鹦鹉热如何预防?
秋冬高发!鹦鹉热如何预防?
近日,欧洲多国相继报告鹦鹉热病例增加,其中丹麦、瑞典等国的病例数更是创下新高。这一消息再次引发人们对鹦鹉热的关注,特别是在秋冬季节,这种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疾病更容易发生。
什么是鹦鹉热?
鹦鹉热的病原体既不是细菌,也不是病毒,而是一种名为“鹦鹉热衣原体”的微生物。这种病原体主要在鸟类之间传播,但在特定条件下可以由被感染的动物传染给人类,导致呼吸道感染。鹦鹉热衣原体具有很强的致病性,感染者早期多出现畏寒、发热、咽痛及头痛等类似流感样症状,高热是最常见症状,大多数高于39℃,伴咽痛、咳嗽,少痰或无痰。
鹦鹉热的传播途径
人类感染鹦鹉热衣原体的主要途径是吸入染疫鸟禽的分泌物或排泄物微粒。此外,直接接触染疫鸟禽或其排泄物(分泌物)也可能导致感染。值得注意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传播较为罕见。
易感人群主要包括与宠物鸟类、家禽接触的人,如鸟类主人、鸟舍和宠物店员工、家禽工人、兽医、禽肉加工企业者等。由于鹦鹉热衣原体广泛存在于各种鸟类中,因此,无论是家养宠物鸟还是野生鸟类都可能成为传染源。
秋冬季节如何预防鹦鹉热?
选购健康宠物鸟:购买宠物鸟时,一定要选择有健康证的正规渠道,切勿购买来历不明或可疑发病的宠物。
新鸟隔离观察:新购入的宠物鸟需要隔离观察至少两周,确保其健康状况良好后再与其他鸟类接触。
保持环境清洁:每天都要清洗和消毒鸟笼,清洁前应该先湿润鸟笼,避免带病微生物或颗粒飘散到空气中。清洁过程中最好戴好口罩和手套,处理后及时洗手。
合理安排逗鸟时间:鸟笼应悬挂于室外通风处,每次逗鸟时间不宜超过半小时。
避免家养鸟与野生鸟接触:如果发现鸟禽发病,要及时与人隔离,避免传染。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四环素、红霉素进行药物预防。
注意个人防护:在处理鸟粪或清洁鸟笼时,务必佩戴口罩和手套,避免直接接触。处理后要彻底清洗双手。
及时处理伤口:若被鸟抓伤或咬伤,需及时消毒清洁伤口,必要时就医咨询。
鹦鹉热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人类感染鹦鹉热衣原体后,主要表现为发热和呼吸系统症状。病情严重者可发生肺炎、心内膜炎和脑炎等严重情况,甚至危及生命。
鹦鹉热的治疗需要在医生严格指导下进行,首选四环素类抗菌药物,疗程10-14天。需要注意的是,孕妇禁用四环素类药物。若存在四环素类药物禁忌,则可选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氟喹诺酮类药物对鹦鹉热亦有一定疗效,但疗效较前两类药物相对较差。
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鹦鹉热的防控形势更加严峻。希望大家能够提高警惕,做好预防措施,一旦发现疑似症状及时就医,以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