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细菌的感染和致病机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细菌的感染和致病机理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renrendoc.com/paper/354137941.html

细菌的感染和致病机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病原微生物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本文将详细介绍细菌的感染来源、致病机理、毒力因子以及机会致病菌等相关知识。

一、感染来源与必要条件

病原微生物的感染过程依赖于多个因素,包括宿主的免疫状态、病原菌的毒力、感染途径、感染数量等。感染(Infection)是指病原微生物在宿主体内持续存在或增殖,而发病(Disease)则是在感染后对宿主造成明显损害,表现为临床症状。

二、感染类型

根据病原菌在宿主体内的存在部位,感染可分为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其中,局部感染包括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和脓毒血症等类型。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又可分为隐性感染和显性感染。

三、细菌的致病性和毒力

1. 致病性相关概念

  • 致病性(Pathogenicity):指病原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使某种动物机体引起感染的能力。
  • 菌株或毒株(Strain):指从同一种类动物的不同个体或不同地区分离到的同一种病原微生物。
  • 毒力(Virulent):指同种病原微生物不同菌株或毒株不同程度的致病能力。

2. 毒力的测定

微生物毒力的测定常用递减剂量的材料(活的微生物或毒素)感染动物来进行。常用的表示微生物毒力大小的单位有最小致死量(MLD)、半数致死量(LD50)、最小感染量(MID)和半数感染量(ID50)。

四、细菌的毒力因子及分泌系统

构成细菌毒力的物质称为毒力因子,主要包括侵袭力和毒素。

1. 侵袭力

  • 侵袭性酶:如透明质酸酶、溶纤维蛋白酶等,可破坏组织基质或细胞,增加其通透性,协助病原菌抗吞噬或扩散。
  • 菌体表面结构:如菌毛、荚膜等,具有抗吞噬、抗体液中杀菌物质的作用,使病原菌能在宿主体内迅速繁殖。

2. 毒素

  • 外毒素(Exotoxin):微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并释放的毒素,具有高度特异性。外毒素主要由某些G+菌产生,经甲醛处理后可成为类毒素。
  • 内毒素(Endotoxin):微生物在细胞死亡和细胞破裂后释放的毒性物质,主要由G-菌产生。内毒素是一种“多糖-磷脂-蛋白质”的复合物,对热具有相当的抵抗力,毒性比外毒素弱,产生症状没有特异性。

五、机会致病菌

机会致病菌是指某些细菌通常不主动入侵宿主,但在宿主的免疫屏障被打开或免疫功能异常时,这类细菌就会进入机体的血液或组织,造成感染并致病。例如,猪链球菌2型就是一种机会致病菌。

总结

细菌的感染和致病机理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涉及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了解这些机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