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遗产继承纠纷诉讼证据怎么收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遗产继承纠纷诉讼证据怎么收集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64365.com/zs/4089480.aspx

遗产继承纠纷诉讼中,证据收集至关重要。遗嘱继承需收集遗嘱原件等;被继承人死亡证明由医院或公安机关出具;用房产证等明确遗产范围;借户籍资料等证实亲属关系;有继承人尽主要扶养义务的,证人证言、就医记录等可作证据。收集时要遵循合法性、真实性和关联性原则,以支持诉求。

在遗产继承纠纷的诉讼过程中,证据收集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对于遗嘱继承方面,需收集遗嘱的原件,像自书遗嘱的纸张,代书遗嘱的见证人和代书人相关信息等,以此来证实遗嘱的真实与合法。而被继承人的死亡证明是基础类证据,通常可由医院或者公安机关来出具。在遗产范围方面,像房产证、存折、车辆登记证等这类证据,能明确可被继承的财产。亲属关系证明也很关键,可借助户籍资料或者居委会、村委会开具的证明来证实继承人与被继承人之间的关系。此外,若有继承人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的情形,相关的证人证言以及被继承人的就医记录(这是尽赡养义务的一种体现)等都可以作为证据。在整个过程中,要牢记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关联性原则,确保所收集的证据能够在诉讼中有力地支持自己的诉求。

遗产继承纠纷诉讼时效是如何规定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遗产继承纠纷的诉讼时效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这意味着,当继承人知道自己的继承权被侵害,或者应当知道却因自身疏忽等未察觉时,从这个时间点开始计算三年的诉讼时效。如果超过三年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对方以诉讼时效进行抗辩,且无中止、中断等法定情形的,继承人可能会丧失胜诉权。

不过,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同时,在诉讼时效进行中,若出现法定事由,如不可抗力、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等,诉讼时效会中止或中断,重新计算时效期间。

遗产继承纠纷诉讼时效如何确定

遗产继承纠纷的诉讼时效为三年,自继承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犯之日起计算。

这里“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是关键判定点。比如,继承人明确得知其他继承人私自转移、侵占了本应共同继承的遗产,此时就开始起算诉讼时效。

但是,自继承开始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不得再提起诉讼。这是法律设置的最长保护期限。即便权利人一直不知权利受侵害,超过二十年也丧失胜诉权。

在诉讼时效期间内,若出现法定事由,如继承人向侵权方主张权利、侵权方同意履行义务等,诉讼时效会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所以,当遇到遗产继承纠纷,继承人应及时行使权利,避免因超过时效而遭受权益损失。

在探讨遗产继承纠纷诉讼证据怎么收集这一关键问题时,我们不能忽视与之紧密相关的其他要点。比如收集到有效证据后,如何确保这些证据在法庭上被认可和采信,不同类型的证据其证明力大小如何区分。而且,在遗产继承纠纷中,有时还会涉及到证据的保全问题,以防证据灭失或遭到破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