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爱耳日:科学用耳,守护听力
全国爱耳日:科学用耳,守护听力
3月3日是第二十六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是“健康聆听 无碍沟通”。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有超过80%的耳和听力保健需求尚未得到满足,而未解决的听力损失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近1万亿美元。因此,科学用耳、保护听力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公共卫生问题。
从一个真实案例说起
家住长沙的龙先生是一位上班族,平时上班比较自由,喜欢长期戴耳机听歌,休息时又喜欢戴耳机玩手机游戏。平时感听力轻微下降,曾到其他医院行听力检查,显示轻中度高频听力下降,医生建议他改善作息及少带耳机的习惯,他自觉不影响生活,就没在意医生的建议。20天前,因熬夜玩游戏后,左耳突然听力下降伴严重耳鸣,他仍未重视,在拖延2周后,因无法好转,严重影响休息,遂到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接诊的副主任医师周定刚考虑到患者的诊断为在原有的隐匿性耳聋的基础上并发的“突发性耳聋”,予以综合治疗1周后,龙先生耳鸣基本消失,左耳听力较前提高,但双侧遗留的中度高频感音神经性耳聋无法恢复。周医生建议他在以后的生活中尽量避免长时间戴耳机,以保护残余听力。
龙先生的经历并非个案。随着耳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着类似的问题。那么,如何才能科学用耳,保护我们的听力呢?
科学用耳,这些习惯要不得
长时间佩戴耳机:这是导致听力下降的首要原因。耳机产生的声音直接作用于耳膜,长时间高音量会损伤内耳毛细胞,造成不可逆的听力损失。
频繁掏耳朵:很多人习惯频繁掏耳朵,认为这样可以保持清洁。殊不知,这种行为可能破坏外耳道的自洁功能,导致真菌感染,引起外耳道炎。
不洁采耳:一些美容店、足浴店的采耳工具消毒不彻底,容易传播真菌,增加感染风险。
听力保护,这些知识要记牢
遵循“60-60-60”原则:即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使用时间不超过60分钟,环境声音不超过60分贝。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避免熬夜、减少吸烟饮酒,保持良好的心态,这些都有助于保护听力。
定期检查听力:特别是对于经常使用耳机的人群,定期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听力问题。
远离噪音环境:长时间处于噪音环境中会损害听力,必要时应佩戴防护耳塞。
特别提醒:这些人群要当心
年轻人:虽然年轻人的听力恢复能力较强,但过度使用耳机等不良习惯会加速听力衰退。
油性耵聍人群:油性耵聍容易堵塞耳道,增加感染风险,应避免频繁掏耳朵。
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这些疾病可能影响内耳血液循环,加重听力损失。
听力是人类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一旦失去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科学用耳开始,共同守护这份珍贵的礼物。记住,保护听力不仅是个人的事,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实现“健康聆听 无碍沟通”的目标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