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中国作家,日本人为啥偏爱莫言?事实证明:既有欣赏也有利用
当今中国作家,日本人为啥偏爱莫言?事实证明:既有欣赏也有利用
莫言是当今中国最具国际知名度的作家之一,尤其在日本享有极高声誉。本文将探讨日本为何特别偏爱莫言,以及这种偏爱背后的原因。
莫言是当今中国最具国际知名度的作家之一,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更是将其推上了世界文学的巅峰。早在获奖之前,莫言就已经在西方世界声名鹊起。1988年,由张艺谋执导的电影《红高粱》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让世界开始关注这位来自中国的作家。1995年前后,美国出版界就已经预测莫言将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随后几年,日本文化圈也纷纷跟进,大力推崇莫言,从文坛到学术界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海外“押宝”中了
莫言在获奖之前,其作品日译本封面就已印有对方文坛大佬们的笃定预测:“莫言必然是亚洲下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这种预测在日本尤为突出,这与日本文化界对莫言的长期关注密不可分。
早在1980年代后期,当莫言在国内还被视为“文坛新秀”时,日本就已经开始关注这位作家。日本方面不仅率先翻译出版了他的文集,此后还至少有7部作品是一翻再翻。相比之下,英语世界的首个译本(葛浩文译本)直到1993年才出现,整整晚了5年以上。
莫言在日本的独特地位
在日本,莫言的作品近60部都有日文版,日本文化界给予了他极高的礼遇。日本大报《朝日新闻》《每日新闻》长期为他提供平台,日本大学里关于莫言的研究论文络绎不绝。藤井省三、大江健三郎等文学界大佬更是与莫言结为莫逆之交。根据2014年的一份读者问卷调查,日本读者阅读最多的现当代中国作家中,莫言仅次于鲁迅,50%以上的日本读者听说过莫言,25%的人读过他的作品。
日本读者偏爱莫言的原因
日本读者偏爱莫言,主要是因为认为他的作品能够帮助理解当代中国。莫言的作品集中描写农民,但与传统中文作品中的农民形象不同,被认为是最真实的。日本文学评论家认为,莫言的创作是“作为农民的写作”,不仅有助于理解当代中国的社会政治,对于探索日本战后之路也是一种资源。
然而,日本文化界对莫言的推崇也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例如,莫言的代表作《丰乳肥臀》的日译本译者吉田富夫就明确指出,阅读莫言的作品需要关注其背景历史。另一位学者藤井省三在翻译《酒国》时更是直接揭示,这本书近乎一部“批判集”,批判对象正是中国不堪回首的岁月。
莫言的“迎合”与争议
值得注意的是,莫言的作品日译本与国内通行版本有很大不同。日译本的很多内容与细节都经过了莫言的首肯,甚至是由莫言示意进行的“复原本”。这些“重写本”中,特定的时代背景因素被强化,如《怀抱鲜花的女人》《酒国》等作品的日译本都有应合性的改写。
这种“迎合”也引发了争议。有人认为,莫言在日本的受欢迎程度与其强大的海外人脉网络密切相关,特别是与吉田富夫的密切关系。吉田富夫在日本是重量级学者,桃李满天下,麾下弟子遍布日本各大新闻机构及出版社。此外,莫言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的亦师亦友关系也为其在日本的推广起到了重要作用。
结语
莫言在日本的受欢迎程度反映了中日文化交流的复杂性。这种现象既有文化交流的积极意义,也折射出不同文化视角下的认知差异。对于中国读者来说,了解莫言在日本的受欢迎程度及其原因,有助于增进对中日文化交流的理解。
(参考资料:朱芬《莫言作品在日本:文本旅行与文化越界》,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宁明《海外莫言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13;陈晓明编《莫言研究(2004-2012)》,华夏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