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联讯112亿重组杭汽轮B,打造工业透平机械+电力信息化双主业
海联讯112亿重组杭汽轮B,打造工业透平机械+电力信息化双主业
11月10日晚,海联讯(300277)与杭汽轮B(200771)联合披露重大资产重组预案,标志着这场涉及金额高达112亿元的国资控股重组案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重组方案出炉:1:1换股吸收合并
根据重组预案,海联讯将通过发行A股方式换股吸收合并杭汽轮B,其中杭汽轮B换股价格为9.56元/股,较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的均价溢价34.46%,海联讯换股价格同样为9.56元/股,即每1股杭汽轮B股可换取1股海联讯A股。
为保护异议股东的利益,合并方案提供了相应的退出机制。杭汽轮的异议股东将享有以每股7.77港元/股的价格行使现金选择权的权利,海联讯异议股东则享有每股9.56元/股的收购请求权。
国资控股新动向:打造双主业产业布局
此次重组完成后,杭汽轮B将终止上市并注销法人资格,海联讯将承继及承接杭汽轮B的全部资产、负债、业务、人员、合同及其他一切权利与义务。本次交易构成重组上市。
值得关注的是,海联讯的控股股东为杭州资本,实际控制人为杭州市国资委;杭汽轮B的控股股东为汽轮控股,间接控股股东为杭州资本,实际控制人为杭州市国资委。此次交易系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吸收合并。
产业协同效应:工业透平机械与电力信息化双轮驱动
海联讯主要从事电力信息化建设业务,并提供相关的技术及咨询服务。近年来,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海联讯业绩增长面临瓶颈,亟需寻求转型升级。
杭汽轮B主要设计、制造工业汽轮机、燃气轮机等旋转类工业透平机械装备,并提供相关配套服务。公司于1998年在深交所B股上市,公开募集资金约1.71亿港元。其后因B股融资功能受限,杭汽轮B上市后一直无法通过资本市场融资。
根据预案,本次交易有利于解决杭汽轮B长期以来的历史遗留问题,拓宽融资渠道,提升融资能力。同时,本次交易完成后,存续公司将实现生产规模、产品品种、技术实力及管理运营等全方位提升,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动合并双方深化改革,促进存续公司治理结构改善,实现产业经营与资本运营融合发展、相互促进。在工业透平机械业务及电力信息化业务齐头并进的情况下,进一步增强存续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及持续盈利能力,提升存续公司投资价值。
市场前景广阔:工业透平机械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杭汽轮是中国领先的工业汽轮机设计、制造和销售企业。公司主要从事工业汽轮机及配套设备、燃气轮机、备品配件及售后服务、工程服务等业务。其产品广泛应用于炼油、化工、化肥、建材、冶金、电力、轻工、环保等多个领域,是各类大型工业装置中的关键动力装备。
QYResearch研究显示,汽轮机在石化、造纸和纸浆、制造业等工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这些行业对可靠、高效的电源需求持续增长,为汽轮机市场提供稳定的支撑。数据显示,预计2029年中国汽轮机市场规模将达到54亿美元,未来几年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到2.3%。
目前,杭汽轮凭借领先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稳居行业前列,同时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产品已在中东和东南亚等区域获得多项重要认证,国际知名度不断提高。在燃气轮机领域,杭汽轮与西门子能源合作,引入高效燃气轮机机型,进军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领域,推动绿色低碳转型,进一步强化了市场竞争力。
政策支持:积极响应国企改革号召
此次重组契合了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指导精神,符合新“国九条”所强调的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要求。作为杭州市国资委旗下企业,杭汽轮和海联讯的这次重组既是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实践,也是做强做优国有资本的具体措施。
通过此次重组,杭汽轮将获得A股更广泛的融资渠道和更高的资本市场融资能力,助力公司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业平台。同时,海联讯也通过这次并购增强了核心业务的增长潜力,实现了产业经营与资本运营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未来展望: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业平台
市场相关人士预计,杭汽轮的核心业务工业汽轮机和燃气轮机制造,将与海联讯的电力信息化业务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合并后的存续公司将打造“工业透平机械+电力信息化”双主业架构,扩大业务规模,提升产业链整合能力,释放协同价值。
随着重组方案的推进,杭汽轮和海联讯的复牌将迎来资本市场的新篇章。此次交易,可以解决B股历史遗留问题,提升杭汽轮融资能力;助推燃气轮机自主化,为“两机专项”国家战略实施提供高质量保障;提升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和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