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必修:电影剧本术语大揭秘!
编剧必修:电影剧本术语大揭秘!
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编剧?掌握电影剧本中的专业术语是必不可少的。从“剧本(Script / Screenplay)”到“场景标题(Scene Heading)”,这些术语不仅帮助你更精准地表达创意,还能让你在行业内更加如鱼得水。本文将详细解析这些关键术语及其正确的使用方法,助你在编剧之路上事半功倍。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经验的编剧,都能从中受益匪浅。快来一起学习吧!
剧本:故事的蓝图
剧本是电影拍摄的基础,它不仅包含了故事情节、人物对话,还详细描述了场景、动作等元素。剧本的格式和结构对于导演、演员以及整个摄制团队来说至关重要。一个规范的剧本能够帮助团队成员快速理解剧情,提高工作效率。
国内通用剧本格式详解
在国内,虽然没有统一的官方标准,但经过多年实践,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通用的剧本格式。以下是该格式的核心要素:
场景信息
每一场戏都以“场号 地点 时间 内外景”开头,例如“1. 大剧院 夜 内”。这种格式清晰明了,便于摄制组了解拍摄需求。
- 场号:通常用项目符号表示,方便插入新场景时自动更新序号。
- 地点:故事发生的具体位置。
- 时间:故事发生的时间,一般标注日或夜。
- 内外景:区分内景和外景,便于拍摄安排。
画面描述
在画面描述前加一个“△”,这是源自民国时期上海的传统,目的是将画面和对白区分开来。描述时尽量做到一句话一个镜头,便于工作人员理解。
对白与旁白
人名后面加冒号,然后是对话或旁白内容。旁白可以直接在括号里标明,也可以另起一行写在画面里,以保持简洁。
语气提示词
在人名后的括号里简短地添加语气提示词,如果描述过长,则单独拎出来另起一行写在画面里。
闪回
在闪回开始和结束的位置用括号标明,例如“(闪回)”和“(闪回结束)”,以避免混淆。
组镜
如果是一组镜头,可以在场景栏写上“组镜”或“一组镜头”,然后分别描述每个镜头。在初稿阶段,也可以不标细分场景,以增强可读性。
好莱坞格式:国际视野
好莱坞剧本格式与国内格式的核心区别在于对白的排版方式。好莱坞格式将对白居中,人名和对白分行显示,这种格式更注重视觉上的清晰和专业性。
以下是将国内格式转换为好莱坞格式的具体步骤:
- 将人名后的冒号替换为换行符,使人名和对白分开。
- 选中对白,将其居中并左右缩进8字符,使对白在页面中央清晰呈现。
- 选中人名,加粗并调整缩进,使人名看起来居中且与对白有所区分。
- 删除所有的“△”符号,使页面更加简洁。
常用术语解析
除了格式规范,编剧还需要掌握一些常用术语:
- 场景(Scene):故事发生的一个特定地点和时间范围,每个场景包含一系列事件、对话和动作。
- 次场景(Sub-Scene):在同一个场景中发生的较小的事件或情节单元。
- 对话(Dialogue):剧本中的文字部分,用于展示人物之间的交流。
- 内心独白(Interior Monologue):角色内心想法的表达方式。
- 描述性段落(Descriptive Paragraphs):对场景、环境和人物的详细描写。
- 行动(Action):角色在剧本中所采取的具体行为。
- 分镜脚本(Treatment):对影片各个镜头的详细描述。
- 场景表(Scene Breakdown):将剧本中的所有场景按照顺序列出。
- 人物小传(Character Biography):对主要角色的背景、性格特点的介绍。
了解这些专业术语和写作技巧,可以帮助编剧更好地掌握电影剧本的创作精髓,提高剧本的质量和可读性。无论是国内还是好莱坞的格式,关键在于清晰、专业和易于理解。通过不断练习和学习,编剧可以逐步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写出更加精彩的电影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