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豆制品真的能调节雌激素吗?
吃豆制品真的能调节雌激素吗?
“吃豆制品真的能调节雌激素吗?”这是许多女性心中的疑问。大豆及其制品如豆腐、豆浆等富含植物雌激素——大豆异黄酮,其结构与人体雌激素相似,能够模拟其生理作用。适量摄入这些食物有助于平衡体内雌激素水平,维护女性生殖健康、骨骼健康及皮肤状态。然而,是否通过食用豆制品就能有效调节雌激素水平呢?让我们一起探讨这个热门话题。
什么是大豆异黄酮?
大豆异黄酮是大豆生长中形成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是一种生物活性物质。由于其化学结构与人体雌激素相似,因此被称为植物雌激素或类雌激素。不过,尽管异黄酮的化学结构与雌激素相似,但它们在体内的作用却截然不同。
大豆异黄酮如何影响人体雌激素?
研究表明,大豆异黄酮对人体雌激素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当人体雌激素不足时,大豆异黄酮能够起到补充雌激素的作用;在人体雌激素水平较高时,与雌激素受体结合,一定程度上限制人体雌激素和雌激素受体的正常结合,降低体内较高的雌激素。这种双向调节的作用,一方面可降低雌激素过高导致的乳腺癌发病率,另一方面对于雌激素水平较低的女性来说,可以缓解更年期的不适症状。
每天应该摄入多少豆制品?
不同人群对大豆及其制品的摄入需求是不同的。对于健康成年人,建议每天摄入15~25克大豆或相应的大豆制品,比如豆腐、豆浆、豆干等。对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就需要更多的营养物质来满足母婴的健康需求,建议每天摄入25~30克大豆或相应的大豆制品。而由于老年人的消化吸收能力逐渐减弱,建议适量减少大豆及其制品的摄入量,每天摄入10~20克大豆或相应的大豆制品,最好选择豆腐、豆浆等消化吸收率较高的大豆制品。而对于肥胖人群,就需要控制总能量摄入,建议适量减少大豆及其制品的摄入量,每天摄入10~15克大豆或相应的大豆制品。
特殊人群可以食用豆制品吗?
许多乳腺癌患者认为乳腺癌是雌激素水平异常引起的,而豆制品中含有植物雌激素,植物雌激素在人体内积聚会造成人体内雌激素水平增高,担心加重病情,增加乳腺癌复发和转移的风险。因此,生活中,乳腺癌、乳腺小结节、子宫肌瘤等相关疾病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对豆浆、豆腐等豆制品“敬而远之”。
事实上,豆制品中所含有异黄酮仅为女性荷尔蒙的1/1000-1/100,不仅不会诱发乳腺癌、乳腺小结节、子宫肌瘤等相关疾病患者雌激素水平激增,反而对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起到双向调节的作用。大量医学研究已经证实,豆制品中的大豆异黄酮具有防癌抗癌的作用,食用大豆制品不但不会增加乳腺癌复发和转移的风险,反而能降低罹患乳腺癌的风险。
与药物雌激素相比,葛根、大豆中的异黄酮既安全又可靠,可以放心地长期使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推荐每天食用约30-50克的大豆类食品。因此,乳腺癌、乳腺小结节、子宫肌瘤等相关疾病患者日常喝豆浆吃豆制品是安全的、健康的。
总结
综上所述,适量食用豆制品确实能通过大豆异黄酮的双向调节作用来平衡体内雌激素水平。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调节作用是温和且有限的,不能将其视为治疗激素相关疾病的药物。对于普通人群来说,将豆制品作为日常饮食的一部分是安全且有益的;对于特殊人群,如乳腺癌患者,在了解其作用机制后,也可以放心食用,但同样要注意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