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梦想的年轻人为何会爱上天津这个地方?
追逐梦想的年轻人为何会爱上天津这个地方?
下午五点多,天开高教科创园先导区的科技广场两侧开始热闹起来,有的年轻人走进牛奶面包店,自取瓶子打起牛奶,细腻顺滑的牛奶无疑是年轻人补充元气的“最佳搭档”;有的年轻人选择吃上一碗热腾腾的牛肉面,来犒劳辛苦一天的自己……咖啡店、健身房、共享会议室,满是年轻的面孔,不夸张地说,这里是天津年轻人“浓度最高”的地方。
2024年5月14日,在天开园科技广场二楼会议厅,今年第四期天开创新沙龙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沙龙主题是“筑梦天开 青年先行”,主办方邀请到几代创业人,从60后、70后、80后,乃至00后,没有年龄的代沟,取而代之的是自身对创业的真实感悟。
现场金句一
聚集-聚合-聚焦-聚变
启迪控股高级常务副总裁、清华科技园管委会副主任、国际科技园及创新区域协会前主席陈鸿波:“创业很重要,创业很不易!”
陈鸿波:“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实践表明,高科技中小型创业企业的成长,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是一个国家未来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需要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我们需要有更多的人成为创业者。(同时)创业,谈何容易!前万科北京区域首席执行官,优客工场创始人董事长毛大庆说过,全世界有创业文化的国家,以色列和美国等等,也就是5%的成功率,中国其实5%都不到,说九死一生都太好听了,九十九死一生才是真的,这是很正常的。”
因此,“避坑”就尤为重要!
聚集 :在资源富集地区,构建优质办公空间,聚集一批优秀人才,技术和企业
聚合 :通过各种方式、渠道和平台,让人才、技术、企业充分沟通和交流
聚焦 :选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潜力巨大的企业予以重点支持
聚变 :培养出一批专精特新,独角兽企业。
这“四聚”与天开园的方向不谋而合!
答案都在路上,自由都在风里!
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天津市工商联副主席、滨海企业家俱乐部副理事长、久日新材董事长赵国锋:“你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会怎么样回应你,这是大山教给我的道理。”
赵国锋是湖南人,确实有着“吃得苦、霸得蛮”的劲头。从张家界大山考学走出来,通过努力考进南开大学化学学院读研攻博;再通过努力,博士毕业留任南开大学化学系学院成为一名老师……这样的人生答卷已经很夺目了。
然而,上世纪90年代,他当时面临两个选择:以公派留学生的身份前往海外深造,待遇优渥。而另一个选择,接手经营出现状况的南开大学生物化学有限公司,下海创业。
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因为后者更具挑战性,也更有成就感,值得去冒险。于是,赵国锋拥有了多重身份:在学校,他是赵教授、赵老师,在公司他是赵经理、赵总。
经过近20年的打拼,从2万元起家创业,到现在企业资产总规模超过40亿,销售规模超17亿,员工1500余人。
当被问到“天开园和中关村相比,作为后起之秀,我们有哪些优势?”
赵国锋回答:“天开园的起点高,相信会为青年创业提供更快的加速度!”
要把科学家语言变成市场语言!
“小米13人创始团队”成员、亿通科技总经理孙鹏:“投资是个概率问题”
孙鹏为“小米13人创始团队”成员。曾是小米MIUI创始负责人之一,也是最早的三位工程师之一,还是小米生态链的创始负责人之一。2022年,正式加入亿通科技。在操作系统、IoT等领域拥有资深的专业背景和丰富管理经验。
从科研到市场之间还有多远?如何看待“好而不熟”的项目?拥有怎样特质的创业者更容易成功……
从投资人的角度,孙鹏分享了很多实战经验。他认为:“投资是个概率问题。作为高校创业者,要善于把科学家的语言变成市场的语言,也要把市场的语言让科学家听得懂!”
在本次天开创新沙龙,“科创中国”天津U30青年创业榜单入选者李润泽、2023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天津金牌获奖团队成员宫宗帅、2023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天津获奖者李垚臻也展现出新一代创业人的勃勃生机。
新老两代创业人面对的创业环境和创业条件截然不同。区别于传统的“土地+招商”模式,天开园将“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人才链”有效深度融合,实现产业升级与人才赋能的“双向奔赴”,发挥“科技创新策源地”功能,为“灵光一闪”提供了发芽的土壤,打造创业者的乐土。
选择天开,究竟为什么?
今天的天津,被称为“哏儿都”,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欢快的语调、豁达的性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天开园,则展现着天津的另一面——创新、发展、开拓、进取,它告诉人们,天津不仅有跳水大爷、盘头大姨和西北角早点,更有敢闯、敢创、敢拼的年轻人,天开园是年轻人追逐梦想、实现梦想的舞台。
从2023年5月18日开园以来,天开园注册企业已超过1700家,其中天开科技广场注册的532家企业中,高校师生及校友企业占比接近80%,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校园走向天开。
天开园何以能吸引到青年创业者?天开园的优势在哪里?
我们一一来看。
首先,这里可以实现“拎包入住”。天开园政务服务专班推出大学生创业“一件事一次办”,提供从企业开办、投资融资,到研发奖励、创业补贴在内的“政策咨询大礼包”,精准解决青年人创业初期遇到的各种痛点。
天开园政策服务中心
其次,这里的扶持政策在不断迭代。《十倍速时代》一书说:“我们置身于成功和失败都以10倍速进行的时代。”人生,拼的是迭代力,科技园区,也是如此。开园之初,天开园制定出台34条专属支持政策,5月18日,天开园升级版政策出台,包括45条政策措施,2.0版的支持政策将最大限度地为创业者赋能添力。同时,今年年内,天开园发展条例也将出台。
再者,这里很有氛围感。以天开创新沙龙为例,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和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会聚一堂,大家交流分享,头脑风暴。每场沙龙都会特别安排半小时茶歇时间,大家利用这个机会对接业务、洽谈合作,碰撞交流。“与人交谈一次,往往比多年闭门劳作更能启发心智。”天开园提供的就是这样一个平台,也许在这里你就可以寻找到创业路上靠谱的合伙人,也许一个足以改变大众生活的创业金点子就起源于天开沙龙上的一次邂逅。开园运营以来,天开园围绕创新创业主题,已经举办了近600场赛事、讲堂、论坛、路演等活动,营造出浓厚的科创氛围。
最重要的,这里能解决“找钱”的烦恼。专业报告显示,对于青年创业者,“没有足够资金支持”是创业路上的最大苦恼,而这样的苦恼在天开园可以归类为伪命题。
目前,天开园不仅有北洋海棠基金等创业投资基金,还有一支50亿元规模的股权投资母基金。这支基金由九安医疗、海河产业基金、天开集团、天津大学北洋教育发展基金会与海棠创投基金共同设立,有利于引导优质项目与科创成果转化落地天开园。“给科学家配上投资家,再寻找合适的创业家,用‘三驾马车’拉动成果转化。”作为合作方之一,天津九安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毅致力于用金融力量为青年人创业赋能。
北洋海棠基金发起合伙人、天津九安医疗董事长刘毅:力争吸引500家科技创业企业入驻天开园,汇聚1万名以上优秀大学毕业生留津干事创业。
历史鉴照未来
青年创业者之于城市,就像新鲜活泼的细胞之于人身。在天津的城市基因中,一直不乏创新创业的基因。
百余年前,34岁的“津漂”范旭东,站在塘沽海边,面对无边的盐滩和数不清的盐坨,豪情满怀地表示“死后还愿意葬在这个地方”。
为实现实业兴邦的宏愿,潜心“变盐为碱”,1917年,范旭东在塘沽开始了“以盐制碱”的科学探索,创办天津永利碱厂。1924年,永利碱厂开始调试生产出纯碱,揭开了东亚碱业历史的第一页。当时,永利化工和南开大学、《大公报》并称为“天津三宝”。
范旭东
范旭东创建永利碱厂时34岁,和范旭东一样在34岁创业的还有宋棐卿。1932年,他创办东亚毛呢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抵羊”牌毛线一度占据中国毛线产值的80%以上。“永不言败、永不懈怠、永葆本色、永志不渝”的“四永”精神也是中国最早的企业家精神,放在当下,也不过时。
此外,还有李烛尘、周学熙、周叔弢、范竹斋……这些名字足够耀眼、灿若星辰,他们都在盛年,选择天津这个舞台,开风气之先、引时代潮流,成为近现代中国一些重要产业的拓荒者和奠基者,影响绵延至今。
百年倏忽而过,如今,再度有来自五湖四海,如此之多的年轻人选择在天津创新立业,天开园为他们的梦想插上翅膀,但同时,我们也要继续升级创新创业生态,让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年轻人进入成果转化的“无障碍”通道,让新生的企业“办事不求人”,对企业“无事不打扰”,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该放手时就放手”,让创新的活水迅速奔涌。
自天津成为漕运枢纽和商品集散地那天开始,商业就与这个城市如影随形,进入数智时代,天津正处在新一轮发展上升的通道。
此时,大力弘扬“爱党爱国、崇信重义、开放包容、创新竞进”的津商精神可谓恰逢其时。对于年轻的创业者,让他们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了解这片土地上曾发生的那些为民族工业起步和发展不懈求索的故事,以史为镜,以史为鉴,无疑将可以更好地凝聚精神力量,坚定他们在天津创业发展的信心。
当下,在新时代发展战略和理念感召下,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天津,选择天开园,而且天津也正在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吸纳全国有志于在天津创业发展的年轻人踊跃参与。
如今的天津,正在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推进科技创新、产业焕新、城市更新,着力盘活存量、培育增强、提升质量,持续增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科技创新服务能力,争取更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津布局,高标准建设天开园等科创园区,营造一流的创新生态,壮大新质生产力发展引擎。
未来,不管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也不管来得早还是来得晚,只要青年人足够努力,就可以在天津有所收获,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天开园也将成为年轻人干事创业的“最佳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