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烨科普:mRNA疫苗背后的科学奥秘
尹烨科普:mRNA疫苗背后的科学奥秘
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卡塔琳·考里科和德鲁·韦斯曼,以表彰他们在mRNA疫苗研发领域的开创性贡献。这一突破性技术不仅在新冠疫情期间拯救了无数生命,更开启了医学领域的新篇章。华大集团CEO尹烨曾用一个生动的比喻解释了mRNA疫苗的工作原理:“就像用橡皮子弹模拟感染,既能激发免疫反应,又不会造成真正的伤害。”
mRNA疫苗:模拟感染的“橡皮子弹”
mRNA疫苗的核心原理是通过向人体细胞传递一段特定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指导细胞生产出病毒的特定蛋白。这些蛋白会引发免疫系统的反应,从而在不造成实际感染的情况下,让身体学会如何对抗真正的病毒。
这种技术的优势在于其快速响应能力和高度的特异性。与传统疫苗相比,mRNA疫苗的生产周期更短,更容易针对新出现的病毒变种进行调整。此外,由于不涉及活病毒的培养,其生产过程也更加安全。
安全性疑虑:科学证据 vs. 虚假信息
尽管mRNA疫苗技术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公众对其安全性仍存在诸多疑虑。这些疑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 疫苗是否会改变人体DNA?
mRNA疫苗传递的指令只会停留在细胞质中,不会进入细胞核,因此不会影响人体的遗传物质。mRNA在完成其使命后会被迅速降解,不会在体内长期存在。
- 疫苗是否会影响生育能力?
目前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表明mRNA疫苗会影响生育能力。相反,研究表明疫苗接种对怀孕和生育都是安全的。
- 疫苗中是否含有微芯片或其他追踪装置?
这种说法完全是无稽之谈。疫苗的成分严格受到监管,主要包含mRNA、脂质纳米颗粒和其他辅助物质,不含有任何可以追踪个人位置的装置。
- 自然免疫力是否比疫苗更好?
虽然自然感染确实能产生免疫力,但其风险远高于疫苗接种。疫苗可以在不引发疾病的情况下提供保护,避免了重症和并发症的风险。
从传染病到肿瘤治疗:mRNA疫苗的未来
mRNA疫苗技术的应用远不止于传染病预防。最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沈柏用教授团队在《细胞研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成果:他们首次报道了针对KRAS G12V单靶点的mRNA肿瘤疫苗在实体肿瘤治疗中的效果。
这项研究展示了mRNA疫苗在治疗传统方法无法耐受或耐药的晚期肿瘤患者方面的潜力。研究中,两名分别患有胰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在接受mRNA疫苗联合PD-1抑制剂治疗后,都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且没有明显不良反应。
构建群体免疫:每个人的责任
尹烨多次强调,提升疫苗接种率是构建群体免疫的关键。根据研究,当一个群体中有85%的人完成疫苗接种并接种加强针时,就能有效控制疫情的传播。这不仅能保护个人免受疾病侵害,还能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稳定。
面对仍在全球肆虐的新冠疫情,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新发传染病威胁,mRNA疫苗技术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武器。通过科学普及和公众教育,我们有望消除对疫苗的误解,提高接种率,最终实现群体免疫的目标。
正如尹烨所说:“从群体免疫的角度来看,接种疫苗利大于弊。”让我们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疫苗,用知识驱赶谣言,共同为构建一个更加健康、安全的世界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