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四位大神你肯定都认识,但未必知道他们击败过蚩尤
这四位大神你肯定都认识,但未必知道他们击败过蚩尤
在中国神话中,蚩尤作为黄帝的最大对手,其形象经历了从反派到与炎黄并列的华夏三祖之一的转变。而实际上,曾有四位知名度极高的角色有击败蚩尤的记录,他们分别是:轩辕黄帝、应龙、关羽和王灵官。
一、轩辕黄帝
在击败蚩尤的角色里,轩辕黄帝可以说是最为正统的一位。按照《史记》的记载:黄帝时期,炎帝的世系已经衰弱,诸侯纷争不休,蚩尤是其中最为残暴的,百姓惨遭荼毒。于是黄帝兴兵,与炎帝战于阪泉,三战得胜,但蚩尤仍不听从黄帝的命令,于是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擒杀蚩尤,取代炎帝神农氏成为了天下共主。
《史记》的记载中,蚩尤的身份只是一个普通诸侯,而炎帝就是神农氏。大概因为神农氏对于华夏民族有巨大贡献,无论神农氏不义,"侵陵诸侯",还是黄帝夺炎帝的位置,都必然会让炎黄两位先祖中有一位处于不义之中,于是在后世的设定中,炎帝不再是神农氏一个人,而是神农氏所传的世系,一共有十几位炎帝。蚩尤也是炎帝世系的旁支,是蚩尤主动作乱,伐空桑,逼走末代炎帝姜参庐(榆罔)。于是黄帝仗义出手,去驱除蚩尤的危害,而后理所当然成为天下共主。
战胜蚩尤的过程,在此时的神话中已变得曲折。蚩尤在此时已从人变成了神怪——共有兄弟八十一人,都是兽身人语,铜头铁额,以沙石为食,制五兵之气,蚩尤本人更是能做百里大雾,魑魅魍魉、风伯雨师都是蚩尤麾下能征善战的高手。黄帝战胜蚩尤,因为无法破解蚩尤的大雾、风雨,九战九不胜,而后遇到种种奇人异士,在他们的帮助下终于战胜蚩尤。具体的名单是:风后发明了指南车,以在蚩尤的大雾中辨认方向;应龙旱魃被用来对付风伯雨师,让他们的法术无法施展;以夔牛的皮为鼓,雷兽的腿骨为槌,震慑蚩尤军;黄帝自己在泰山跪了三天三夜,西王母派遣九天玄女前来,传黄帝万战万圣之法,这便是《阴符经》。终于黄帝斩蚩尤于涿鹿,将蚩尤身首异处,头颅埋在寿张,身躯埋在巨野。而黄帝则认识到了仙人的厉害,于是拜访广成子,梦游华胥国,最后在鼎湖乘龙飞升,成为新的天帝。可以说,在这四位大神里,黄帝是最正统的击败蚩尤者。
逐鹿之战
二、应龙
我们知道中国神话的龙拥有细长的身躯,腾云驾雾并不需要凭借翅膀,比起西方类似蜥蜴的龙,中国龙更类似蛇。但应龙是个例外,龙有翼则称应龙。所以应龙有点中西合璧——具有东方龙狭长身躯的同时也具有西方龙的双翅。
应龙
应龙本来是黄帝麾下的神龙,在黄帝降服蚩尤的故事中,应龙担任与旱魃克制风伯雨师的角色,并非击杀蚩尤之人。但是在《山海经》中,却有应龙杀蚩尤的记录:
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大荒东经》
旱魃在黄帝战胜蚩尤后因法力耗尽不得升天,所在之处皆大旱;而应龙的命运也与之类似——法力耗尽不得升天,而他所在的地方多雨。于是为旱魃荼毒的地方,人们往往会让众人扮作应龙的模样来求雨。
当然,应龙杀蚩尤与夸父的记载,与同为《山海经》记载的夸父逐日而死是矛盾的。究其原因,第一,《山海经》非成于一时一地,是整理而成,彼此有矛盾并不意外;第二,《山海经》中的夸父,可以理解为一个巨人种族而非一个具体的神明。但蚩尤却只有一个,因此应龙完全有资格将"击杀蚩尤"作为自己的荣誉。
夸父
三、关羽
水浒传描写关胜的刀法时,曾出现过一句"好似武侯擒孟获,恰如关羽破蚩尤"。武侯擒孟获自然是七擒孟获的故事,而关羽破蚩尤的出处则是逐渐在民间形成的神话故事。在讲述蚩尤被杀时,我们说过蚩尤的头颅被黄帝埋在寿张县。寿张的居民总在每年十月对蚩尤举行祭祀,此时往往有红色的雾气从蚩尤坟墓中飞出,直上云霄,这被称作"蚩尤旗",是不甘失败的蚩尤的怒火与怨气。蚩尤魂魄的不安分,就已注定了在后续神话中会有蚩尤复活或魂魄作怪的故事,既然如此,也必定要有击败蚩尤的神仙,人气极高的关公担任了这一角色。
在南宋时期,陈杰在《自堂存稿》中记载了在玉泉寺看到汉寿亭侯印和龙骨,据玉泉寺道士所说,龙骨是关羽在解池斩杀的业龙,这个故事是关羽破蚩尤的前身。而关羽在民间拥有极高的人气,这也导致他成为三教争拜之神,在儒教为武圣,在道教下可为天庭元帅,上可为关帝圣君,在佛教为盖天古佛。《道法会元》也蹭了关羽的热度,出现了张天师命关羽斩蛟。而在水浒的前身《大宋宣和遗事》中,这个故事彻底成为了定型的关羽破蚩尤:
继先入见,帝抚劳再三,且问曰:"卿此翦除,是何妖魅?"继先答曰:"昔轩辕斩蚩尤,后人立祠于池侧以祀焉。今其祠宇顿弊,故变为蛟,以妖是境,欲求祀典。臣赖圣威,幸已除灭。"帝曰:"卿用何神,愿获一见,少劳神庥。"继先曰:"神即当起居圣驾。"忽有二神现于殿庭:一神绛衣金甲,青巾美须髯;一神乃介胄之士。继先指示金甲者曰:"此即蜀将关羽也。"又指介胄者曰:"此乃信上自鸣山神石氏也。"言讫不见。帝遂褒加封赠,仍赐张继先为秩大夫虚靖真人。
《大宋宣和遗事》是《水浒传》的前身,施耐庵的弟子罗贯中也在嘉靖本《三国演义》中以批注的形式介绍了关羽破蚩尤:
后宋朝崇宁年间,关公出现显圣,故封为崇宁真君。因解州盐池蚩尤神作耗,乃公神力破之。后累代加封义勇武安王、崇宁真君。至今显圣,护国佑民。
虽然通行本《三国演义》(即毛宗岗本)删除了嘉靖本很多与主线无关的枝节评价,但《三国演义》和《水浒》在民间广为流传,关羽破蚩尤的故事也深入人心,《聊斋志异》中也有相关记载:
笑曰:"侍君有日,徐图塞贡未晚耳。"问:"大王何在?"曰:"从关圣征尤未归。"
关公
四、王灵官
王灵官在《西游记》中,阻挡了大闹天宫、无一神可挡的孙悟空,并在三十六雷将的帮忙下与孙悟空斗成平手,支撑到如来赶来。因为王灵官名字不惊人,故很多人认为孙悟空不过如此,和一个保安打成平手,但也有很多人找出道藏设定与明朝王灵官的香火证明王灵官定位很高,作者以王灵官抵挡孙悟空其实是用来证明孙悟空的强。而王灵官也被矫枉过正为"道教第一护法神"。其实,王灵官只是真武麾下五百灵官之首,称不上"道教第一护法神"。在明朝,第一护法神只能是被定例祭的真武,而王灵官与他的师父萨守坚一起建庙,并因祈祷无效遭到拆除:
崇恩真君、隆恩真君者,道家以崇恩姓萨名坚,西蜀人,宋徽宗时尝从王侍宸、林灵素辈学法有验。隆恩,则玉枢火府天将王灵官也,又尝从萨传符法。永乐中,以道士周思得能传灵官法,乃于禁城之西建天将庙及祖师殿。宣德中,改大德观,封二真君。成化初改显灵宫。每年换袍服,所费不訾。近今祈祷无应,亦当罢免。
但尽管王灵官并非道教第一护法神,他也仍然拥有较高的定位:
仰启神威豁落将,都天纠察大灵官。火车三五大雷公,受命三清降鬼崇……顷刻三天朝上帝,须臾九地救生灵。……飞腾云雾遍虚空,号令雷霆轰霹雳。三界大魔皆拱手,十方外道悉皈依。我今启请望来临,大赐雷威加拥护。太乙雷声应化天尊。
那么,虽然不至于高成道教第一护法神,但也一样称得上威震三界的王灵官有击败蚩尤的记录便也在情理之中了。虽然不见于典籍,但民间自发创造了王灵官破蚩尤的故事,但并非和关羽一样是击破复活的蚩尤,而是涿鹿之战中,黄帝命王灵官迎战蚩尤并获胜,这一故事以壁画的形式保存在阳谷县寿张镇南门村王灵官庙中。
王灵官
蚩尤为什么这么弱?
第一,中国神话没有统一的体系。神话要么是虚构的故事,要么是被神化的历史。神话的创作主体是广大劳动人民,而中国神话又因起源的复杂而不成系统——中国神话是昆仑、中原、蓬莱、楚四大神系在交流中融合而成,并夹杂以道教仙话、民间信仰,自然没有可以一以贯之的中枢。因此,中国神话的人物实力并不是固定的。就如同夸父的死,同是《山海经》也有被应龙杀死与逐日而死两种不同说法。那么,蚩尤的实力在不同记载中不尽相同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第二,蚩尤的强大是为了衬托战胜蚩尤的角色更强。现代文学、影视创作思路,是反派越强,故事越精彩。但是古人眼里却并非如此——在没有唯物主义的当时,除了极少数无神论者,大多数人是认为鬼神真的存在的,便是孔子也只是"敬鬼神而远之"。那么,希腊神话的大反派提丰并不是神王宙斯的对手,吠陀神话的大反派弗栗多并不是神王因陀罗的对手,埃及神话的大反派阿波菲斯并不是神王拉的对手,中国神话的大反派蚩尤自然也不是更被百姓尊崇的轩辕黄帝、关羽等人的对手了。洪荒流的十二祖巫实力极高,但是他们在《山海经》的原型,也有一大半并没有什么战斗力。
第三,战争之神不是战斗之神。虽然刘邦曾在汉朝建立前以蚩尤为兵主祭祀,但是蚩尤的兵主指的是蚩尤创造了五兵,这不可以理解为剑圣一类。所以,蚩尤是战争之神,并不是战斗之神,打不过黄帝、应龙、关羽、王灵官,自然也不是多么难以置信的事情了。
蚩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