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博物馆推出《石门十三品》专题展览,展现古代书法艺术魅力
汉中市博物馆推出《石门十三品》专题展览,展现古代书法艺术魅力
“石门十三品”是汉中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被誉为“汉中石门,日本之师”,在日本书道界享有极高的声誉。这组摩崖石刻不仅是研究古代交通和水利工程的重要资料,也是中国书体演变和书法艺术的珍贵文化遗产。近期,汉中市博物馆推出了《古栈绝唱——汉魏摩崖石刻珍品拓片展》,为观众提供了近距离欣赏这些国之瑰宝的机会。
展览信息
本次展览精选汉中市博物馆藏拓片17幅,其中包括“石门汉魏十三品”。展览时间从2024年10月1日至11月16日,地点在东莞市可园博物馆综合展厅。展览通过这些珍贵的拓片,展现了古代栈道的雄伟风貌和石门摩崖石刻的艺术魅力。
重点展品解读
“石门十三品”中的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古代书法家的智慧和艺术追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三件作品分别是东汉《石门》、东汉《衮雪》和北魏《石门铭》。
《石门》:隧道之始
《石门》摩崖镌刻于石门隧道北口西壁,源于《石门颂》中“至于永平,其有四年,诏书开余,凿通石门”之句。此处的石门,即指隧道之义。“石门”二字笔力遒劲,笔意与《石门颂》中“石门”二字相似,应为东汉桓帝建和二年(148)之后所镌。
《衮雪》:魏王遗墨
《衮雪》摩崖原在石门隧道以南褒河激流中。相传为曹操所书,见褒水浪花飞溅,如飞雪翻滚,大书“衮雪”二字以抒怀。落款“魏王”与“衮雪”风格迥异。“衮雪”笔触圆浑流畅,柔和有力。后人有诗赞曰:“滚滚飞涛雪作窝,势如天上泻银河。浪花并作笔花舞,魏武精神万倾波。”
《石门铭》:北魏书法之巅
《石门铭》镌刻于北魏永平二年(509),在褒谷石门东壁。铭文记述梁秦二州刺史羊祉以天险难升,诏遣左校令贾三德,领徒一万人石师百人开创旧路,是褒斜道改道的重要依据,具有极为珍贵的史料价值。《石门铭》笔阵森严,气势雄伟中又俊逸洒脱,是北魏时期魏碑书体的代表作。康有为有评:“《石门铭》飞逸奇浑,分行疏宕,翩翩欲仙。“其为飞逸之宗,喻为“瑶岛散仙,骖鸾跨鹤,不食人间烟火之仙品”。
文物保护与传承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汉中市博物馆采取了多项措施。例如,对馆藏文物进行数字化保护,对近300件珍贵文物进行二维、三维数字采集,为日后建立资源管理系统、对文物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做准备。此外,博物馆还通过3D裸眼四折幕青少年研学体验中心等创新方式,让文物“活”起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热爱传统文化。
参观攻略
汉中市博物馆的开放时间为星期二至四及周末上午10时至下午6时,星期五上午10时至晚上10时,星期一休馆。门票价格为正价港币120元,特惠票价为港币60元。建议提前在官方网站或微信公众号预约参观,以节省现场排队时间。
“石门十三品”作为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不仅展现了古代书法家的精湛技艺,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此次展览为观众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欣赏这些国之瑰宝的机会,让我们共同感受古代书法艺术的魅力,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