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小苏打运动补给完整攻略:提升运动表现的剂量、时机、食用方式一次搞懂!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小苏打运动补给完整攻略:提升运动表现的剂量、时机、食用方式一次搞懂!

引用
1
来源
1.
https://blog.betery.com.tw/sodium-bicarbonate-in-exercises/

碳酸氢钠(小苏打)作为一种运动补给成分,经过大量研究验证,其在提升运动表现方面具有显著效果。本文将详细介绍碳酸氢钠的作用机制、适用运动类型、推荐剂量、补充时机以及可能的副作用,帮助运动爱好者更好地利用这一补给成分。

小苏打是什么?

小苏打的正式化学名称是“碳酸氢钠”,化学式是 NaHCO3,分子量 84,味道苦且咸。当它遇到酸性的水溶液,反应后会生成二氧化碳。以下是碳酸氢钠与盐酸(氯化氢)的化学反应式:

1. NaHCO3 ➔ HCO3- + Na+  
2. HCl + HCO3- + Na+ ➔ H2CO3 + Cl- + Na+  
3. H2CO3 ➔ CO2 + H2O

在日常生活中,小苏打可用於需要膨發的烘焙食品,也可作为清洁剂使用。随着运动补给的概念兴起,这个成分也逐渐受到关注与讨论,究竟通过什么样的机制来帮助运动表现呢?

小苏打帮助运动表现的作用机制说明

小苏打能在我们运动期间,帮助降低活动肌肉的乳酸与氢离子浓度,进而延缓肌肉疲劳并提高 ATP 生成效率,减少或改善肌肉酸中毒(pH 下降),使肌肉收缩恢复正常,有助于维持肌肉收缩力。

促成这种作用的机制是,我们吃下小苏打后,它会与胃酸发生酸碱中和反应。此时,胃壁细胞会试图利用细胞内的水与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根与氢离子。接着,碳酸根离子会与血液循环里的氯离子交换,并进入血液使其 pH 增加;氢离子则会释放到胃液里,使 pH 下降。

此外,运动时间超过 30 秒后,肌肉会开始利用葡萄糖产生能量。此时,糖解作用与三羧酸循环(TCA cycle)会进行以生成 ATP。在这个过程中,肌肉会生成乳酸与氢离子,运动强度越高,生成量越多。浓度增加使肌肉环境变酸,也就是 pH 下降,当酸性到一定程度时,肌肉产生能量的效率与收缩功能便会下降。

如果这个时候,血液因为摄取碳酸氢钠而变得较为碱性时,便会刺激肌肉释放氢离子与乳酸,帮助降低肌肉的酸性,维持正常运作。另外,如果碳酸氢钠摄取量较多,胃来不及处理时,会继续送往小肠去,它们能在空肠区段吸收,也能发挥上述的调节。

此时,若是血液因摄取碳酸氢钠而变得较为碱性,便会刺激肌肉释放氢离子与乳酸,帮助降低肌肉的酸性,维持正常运作。另外,若碳酸氢钠摄取量较多,胃来不及处理,那么会继续送往小肠,其能在空肠区段吸收,也能发挥上述的调节。

适用的运动类型

只要你的运动会动用到糖解作用产生能量,并持续一定时间,那么补充碳酸氢钠便能带来效益。若从运动时间来看,能感受补充碳酸氢钠效果的长度是 30 秒到 12 分钟,同时运动强度要够高(中高强度以上)。若运动时间长,但运动强度不高,补充碳酸氢钠的效果就不明显。

马拉松、田径、自行车、划船、高度间歇运动,例如足球、篮球、空手道、跆拳道、拳击等运动,都是适合使用碳酸氢钠的运动类型。此外,若是游泳项目,研究发现需达 200 公尺以上才会有轻微的提升。虽然提升幅度轻微,但很多时候,比赛最后的胜负就是差在这么一点点的差距。因此,对于 200 公尺以上的游泳竞赛,补充碳酸氢钠可能也是决定性的因素。

此外,研究显示补充碳酸氢钠对阻力训练有帮助,对肌肉耐力与肌肉力量均有正面效益。

热身的影响

运动前适当的热身有助于减少运动伤害、提升运动表现;研究发现,如果热身强度太强,或是热身与运动时间间隔少于 10 分钟,都会削弱碳酸氢钠的效果。

因此,为了确保补充的碳酸氢钠能发挥最大的效益,建议至少在正式开始运动的 30 分钟前完成热身,并且避免进行高强度的热身。

建议剂量与型态

根据多项研究整理与归纳后,单次使用碳酸氢钠的建议剂量如下:

  • 0.2 g/kg:许多研究显示补充这个剂量,就可能看到成效。不过,有些人若补充至 0.3 g/kg,效果可能更佳。
  • 0.3 g/kg:综观多项研究的结果,这是最佳剂量。
  • 0.4~0.5 g/kg:效果可能与 0.3 g/kg 相似,但可能引起更多副作用,例如肠胃不适。

上述建议适用于非每日补充且仅比赛前使用的情形。若需连续多日补充以发挥运动效益,所需剂量会更高—每天 0.4~0.5 g/kg。好处是避免比赛当天出现副作用,降低运动表现的风险,且效果可能更持久。这适合连续多日进行的赛事,但每天摄取如此高剂量的碳酸氢钠可能并不容易。

什么时候补充呢?

补充碳酸氢钠的时机需考虑其摄取后达到血中最高浓度,以及运动期间乳酸与氢离子大量生成的关系,建议如下:

  • 一般来说,运动前 60~180 分钟补充有助于稳定提升运动表现,也就是将血中碳酸根的浓度提升至超过 5 mmol/L,这是最能发挥酸碱中和效果的浓度。
  • 个人化摄取时间:由于每个人的状况不尽相同,可透过设备即时监控血液浓度变化,找出最适合自己补充的时机。
  • 摄取 0.3 g/kg 碳酸氢钠后,其效果可维持约 3 小时。因此,若运动时间超过 3 小时,可能需要追加补充。

补充小苏打应该注意的事/可能的副作用

小苏打是有帮助的运动增补成分,但补充它可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这也是选手应注意的事项。当我们吃下碳酸氢钠后,它会在胃和肠道中释放二氧化碳。如果仅摄取少量,影响不大,但要帮助运动表现,至少需要摄取 0.2 g/kg 的量。

以 70 公斤重的选手来说,需一次摄取 14 公克的碳酸氢钠。假设有一半转化为二氧化碳,其体积可能达到 2 公升左右,并可能导致腹胀、腹泻等副作用。恶心、呕吐和腹痛的风险也随着剂量增加而提高。

如何避免副作用呢?

  • 调整摄取时间:将补充时间提前至运动前 180 分钟。
  • 与食物同时摄取:与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同时摄取可降低肠胃不适的风险。
  • 使用肠溶胶囊的剂型补充:减少对胃的刺激,但无法完全预防在肠内的副作用。
  • 降低剂量:以最低有效剂量,即 0.2 g/kg 补充。

此外,在正式比赛前,应先进行补充测试,可以更低的剂量开始,逐步增加至有效剂量,以训练自己的胃肠道耐受能力。

最后还有一点要提醒,由于小苏打/碳酸氢钠的分子里含有“钠”,摄取过多可能导致钠摄取量超标。务必搭配运动以排出多余的钠。此外,平常血压较高或患有高血压的人应特别注意。

总结

最后,我们以国际运动营养学会(ISSN)的官方立场来总结:

一、改善多种高强度运动表现

以每公斤体重 0.2~0.5 公克的剂量补充碳酸氢钠,可改善肌肉耐力运动及各种竞技运动的表现,包括拳击、柔道、空手道、跆拳道及摔跤。此外,补充碳酸氢钠也能提升高强度自行车、跑步、游泳及划船等运动的表现。碳酸氢钠的作用主要在 30 秒至 12 分钟的高强度运动中效果最为显著。(70 公斤 → 14~35 公克的碳酸氢钠)

二、提升单次与多次运动的表现

碳酸氢钠不仅能提升一次性高强度运动表现,多重複或多阶段的运动中也能发挥作用。

三、对男女都有用

碳酸氢钠对于改善运动表现,男女皆适用。

四、最佳单次剂量

在补充一次的情况下,0.2 g/kg 的碳酸氢钠似乎是改善运动表现的最低有效剂量,0.3 g/kg 可能会更有效。然而,增加到 0.4 g/kg 以上不会带来更多效益,还可能引起副作用,例如肠胃不适,因此一次使用的剂量不应过多。

五、建议补充时机

对于单次剂量补充方案,建议的碳酸氢钠摄取时间为运动或比赛前的 60~180 分钟。

六、多日补充的使用建议

多日补充碳酸氢钠的方法是将每日剂量分散到数次服用,而不是一次性服用。这样不仅能达到提升运动表现的效果,还能减少比赛当天可能出现的不适感。

  • 补充时长:从比赛前 3~7 天开始进行。
  • 每日剂量:每公斤体重 0.4~0.5 公克。
  • 分次摄取:例如,将每日剂量分三次,在早、中、晚餐时服用每次 0.1~0.2 公克/公斤的剂量。

这种方法的目的是让身体逐渐适应碳酸氢钠,避免一次大量服用可能带来的肠胃不适等副作用。

七、长期使用效果

长期使用碳酸氢钠(例如,每次运动训练前补充)可能增强训练适应,例如延长时间和提高功率输出。

八、副作用与缓解策略

补充碳酸氢钠可能会导致一些肠胃不适的副作用,如腹胀、恶心或腹痛,但这些情况大多数人都不严重。为了避免这些不适,可以采用一些简单的方法,例如:

  • 剂量调整:少量服用(如每公斤体重 0.2 至 0.3 克)。
  • 时间调整:提前服用(如运动前 3 小时),或者根据个人对副作用的反应灵活调整。
  • 搭配饮食:与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一起服用,以减少肠胃刺激。
  • 胶囊形式:使用肠溶胶囊,可以帮助减少对胃部的直接刺激。

这些方法不仅能降低副作用的风险,还能确保补给剂对运动表现的正向影响。

九、与其他运动补给成分的协同作用

如果将碳酸氢钠和其他补给剂如肌酸β-丙氨酸一起使用,可能会让运动表现的提升效果更显著。这是因为它们的作用机制不同,可以互补。然而,对于将碳酸氢钠和咖啡因或硝酸盐结合使用是否能产生额外效益,目前的科学证据还不明确

十、生理机制和安慰剂效应

碳酸氢钠主要通过其多种生理效应来改善运动表现。然而,碳酸氢钠的部分效果可能受安慰剂效应影响。

文獻出處

Grgic, J., Pedisic, Z., Saunders, B., Artioli, G. G., Schoenfeld, B. J., McKenna, M. J., … & Campbell, B. I. (2021).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Sports Nutrition position stand: sodium bicarbonate and exercise performance.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Sports Nutrition, 18, 1-37.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