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渡镇新发现:唐代洪州窑遗址揭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李渡镇新发现:唐代洪州窑遗址揭秘
引用
搜狐
等
9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14099871_122029429
2.
https://jx.ifeng.com/c/8gqtNiKMatX
3.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4-03/23/nw.D110000renmrb_20240323_1-06.htm
4.
https://www.yichun.gov.cn/ycsrmzf/lsyy/tt.shtml
5.
https://tt.jxnews.com.cn/news/2646826
6.
https://www.cssn.cn/lsx/lsx_kgx/202404/t20240426_5748182.shtml
7.
https://mparticle.uc.cn/article_org.html?uc_param_str=frdnsnpfvecpntnwprdssskt#!wm_cid=655366833773220864!!wm_id=6108efacac614f709c41e34f7bed1c37
8.
https://finance.sina.cn/2025-02-10/detail-ineiyiip4238594.d.html
9.
http://hrczh.cass.cn/sxqy/kgx/202405/t20240506_5749444.shtml
2024年11月,江西南昌李渡镇郑家山国宝李渡酒庄在修建停车场时,意外发现了一处古代窑址。经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组织考古专家现场勘察,这处遗址被断定为晚唐至五代时期的洪州窑遗址,是抚河流域首次发现的洪州窑遗址。
01
重大考古发现:唐代洪州窑遗址
考古发掘现场位于李渡酒庄内,发掘工作从2024年12月初开始,至2025年农历新年前完成,历时近两个月。发掘现场被分为多个区域,包括临时工棚、陶瓷残片堆放区、窑壁砖块和支烧器堆放区等。核心区域则用绿色篷布覆盖,以保护遗址免受雨水侵蚀。
据现场讲解员宗素芬介绍,此次发掘出土了大量陶瓷残片、窑壁砖块和支烧器等遗物。这些遗物不仅为研究唐代洪州窑的烧造历史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也揭示了当时制瓷工艺的高超水平。
02
洪州窑的历史背景与重要性
洪州窑是唐代六大青瓷名窑之一,主要分布在江西地区,以生产青瓷为主。其产品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还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此次在李渡镇发现的洪州窑遗址,填补了抚河流域洪州窑遗址的空白,对于研究唐代瓷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03
文化价值与未来展望
李渡镇本身就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拥有千年古镇的历史,曾与景德镇、樟树等地齐名。此次洪州窑遗址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李渡镇的文化内涵。
为保护和展示这一重要文化遗产,李渡酒庄计划在原址建设唐代洪州窑遗址博物馆,并复原龙窑,让游客可以直观了解唐代洪州窑的全貌。这一举措不仅能够提升区域形象和文旅价值,也将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
专家表示,此次发现的洪州窑遗址具有极高的历史意义与文化价值。它不仅填补了古代名窑口在抚河流域的空白,也为研究唐代瓷器生产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未来,这里有望成为展示中国陶瓷文化的重要窗口,为公众提供了解中国古代制瓷工艺的全新视角。
热门推荐
电路故障解析:什么是短路?原理、危害及预防措施全解
今秋必看!避开这3个牛仔裤搭配雷区,轻松变身时尚达人!
揭秘车辆真实公里数查询,三招轻松搞定
新生儿的生理反射及意义
如何保养烤漆家具?烤漆家具保养的要点有哪些?
急!全国仅此一株的银丝贯顶牡丹盛开,只有30秒拍照机会!
70岁奶奶做的豆角烧茄子,少油腻味道香,一周3次不够吃,特下饭
让全日本恐惧的“南海海槽大地震”,破坏性有多大?
《院子楼梯风水讲究:布局与禁忌揭秘》
项目管理流程图解:简化复杂任务
汽车维护与保养的目的和意义
《典韦攻略与出装指南》(了解典韦的技能特点和最佳装备选择)
汽车公里数的计算方法及意义:从仪表盘到车辆估价全解析
春风拂面,送你最温暖的人间三月天
DNS安全的主要关注点及防护措施
《雷雨》中周朴园的人物形象分析
笔记本电脑电池保养方法有哪些?
血压高应该挂什么科室就诊
感染新冠后期咳嗽不止,得了新冠咳嗽得厉害怎么办
兰花水培养护指南,新手必看的水培方法详解
猫咪爱梳毛是天性,也有清洁和放松作用。
元朝是朱元璋的死敌,为何朱元璋对元廷以礼相待?
法国媒体眼中的福建舰:排水量或达10万吨,最大载机数可达85架
病例分享:这样的磨玻璃结节靠边又伴血管进入,随访过仍在,还是切了吧!
电子烟危害小吗?它对身体的伤害,可能超出你的想象!
面向开发人员的3D建模基础知识
【以案释法】非婚生子女应该由谁来抚养?权益如何保障?
孕妇得了过敏性结膜炎怎么办
《清代地方志中的中药茯苓产地(顺治至嘉庆)》知识库发布
近百位孙中山亲属后人寻根,见证“振兴中华”设想正逐步走向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