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深三地1小时生活圈,你最期待哪个?
成渝深三地1小时生活圈,你最期待哪个?
2024年12月28日,随着成渝高铁的提速改造工程完工,重庆至成都的高铁通达时间缩短至62分钟。这一突破不仅刷新了成渝之间的最快通行纪录,也标志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迈入新阶段。
成渝双城:从“双核”到“圈”
自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启动以来,这片涵盖重庆和四川16个市的区域,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数据显示,2024年双城经济圈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至8.6万亿元,占全国比重从6.3%提升至6.5%以上,成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成渝之间已形成“1小时通勤圈”。除了高铁的提速,两地还共建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4大万亿级产业集群,汽车产量和电子信息产值占全国十分之一以上。同时,川渝创新合作计划深入实施,12家高新区建立了协同创新战略联盟,共享大型科研仪器设备1.4万余台(套)。
在民生领域,两地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长江干流川渝段年均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水平,“川渝通办”覆盖355项政务服务事项,公立医院161项医疗检查检验结果实现互认。
深圳:打造湾区“1小时生活圈”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之一,深圳正在加速推进多个大型交通枢纽建设,目标是实现“湾区1小时、内湾半小时”的交通圈。
根据《深圳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方案(2024-2035年)》,深圳将建设世界一流港口和航运枢纽,打造全球领先的国际航空枢纽,形成融入国家交通主骨架的“5轴9向”对外运输通道。同时,深圳还将完善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快速交通网,建设融合高效的城际铁路网和功能协调的高快速路网。
在科技创新方面,深圳将推进智能网联汽车高质量发展,创建安全绿色可持续交通发展样板,打造综合交通智慧化发展标杆。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城市间的通勤效率,也为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
居民期待:便捷生活与品质提升
对于生活在这些都市圈的居民来说,“1小时生活圈”带来的不仅仅是时间上的节省,更是生活质量的全面提升。
在成都都市圈,跨市轨道交通通勤已经成为常态。据统计,2022年成都都市圈跨市轨道交通通勤指数全国第3,航空吞吐量达3109万人次,位居全国第2。教育医疗资源的共享也让居民享受到了更多便利,都市圈内城市参与基础教育结对共建学校数量达254对,医学检验检测互认医院数达71家。
在深圳,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居民对“1小时生活圈”的期待也在不断提升。他们希望有更多便捷的交通选择,期待跨城通勤更加顺畅,同时也希望生活配套更加完善,公共服务一体化程度更高。
未来展望:从“1小时”到“一体化”
无论是成渝双城经济圈还是深圳都市圈,1小时生活圈的建设都只是开始。未来,这些都市圈还将继续深化一体化发展,推动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对于普通居民来说,这意味着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好的生活品质以及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而对于整个国家而言,这些都市圈将成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或许会看到一个更加紧密、更加繁荣的都市圈网络,而“1小时生活圈”也将成为城市间互联互通的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