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战役胜利86周年:中国士兵抗战事迹回顾
台儿庄战役胜利86周年:中国士兵抗战事迹回顾
1938年4月7日,台儿庄战役胜利结束。这场历时近半个月的激战,不仅是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取得的首次重大胜利,更是中国军人用血肉之躯筑起的不朽丰碑。
战略要地,日军野心勃勃
台儿庄位于山东省南部,是徐州的门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1938年初,日军为实现“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决定攻占徐州,进而控制中国南北交通大动脉——津浦铁路。台儿庄作为徐州的门户,自然成为日军进攻的重点目标。
日军投入了精锐的板垣师团和矶谷师团,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台儿庄。面对强敌,中国军队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指挥下,制定了“诱敌深入,固守待援”的作战方针。中国军队依托台儿庄的有利地形,准备与日军展开一场殊死较量。
英勇无畏,血战到底
3月24日,日军开始对台儿庄发起猛烈进攻。中国守军依托城墙和街巷,与日军展开了惨烈的巷战。在战斗中,中国士兵展现了非凡的勇气和牺牲精神。
守城指挥官康法如将军在腿部被炸伤、肠子流出体外的情况下,仍坚持指挥作战。他用手将流出来的肠子塞回体内,捂着伤口继续指挥战斗。在他的激励下,士兵们纷纷冲出战壕,与日军展开肉搏战,阵地上杀声震天,日军多次冲锋都未能占领阵地。
在一次战斗中,一名士兵身负重伤,肠子流出体外,但他仍然坚持战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种视死如归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每一位战友,大家纷纷表示:“宁可战死,绝不后退!”
在战役的关键时刻,中国军队组织了多支敢死队,他们面对30块大洋的赏钱,却说出了令人动容的话:“要钱干什么?我们打仗是为了不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作日本人的奴隶,是要争取民族的生存。”敢死队员们手持大刀,冲入敌阵,与日军展开白刃战,许多人甚至拉响手雷与敌人同归于尽。
战略胜利,意义非凡
经过近半个月的激战,中国军队终于在4月7日收复台儿庄,取得了战役的胜利。这场战役共歼灭日军万余人,击毁坦克、装甲车20余辆,击落飞机3架,缴获大批武器装备。
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士气。正如周恩来所评价的:“这次战役,虽然在一个地方,但它的意义却在影响战斗全局、影响全国、影响敌人、影响世界!”
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不仅是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的首次重大胜利,更是中国军民团结抗战的象征。它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也成为了中国抗战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86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不仅要铭记中国军人的英勇牺牲,更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台儿庄战役留给我们的,不仅是胜利的喜悦,更是民族精神的永恒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