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经济特区:从改革开放到先行示范
深圳经济特区:从改革开放到先行示范
1980年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成立,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创举。40多年来,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迅速崛起为国际化大都市,创造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
从边陲小镇到国际化都市
1979年,深圳还是一个仅有31.41万人口的边陲小镇,GDP仅为19638万元。然而,改革开放的春风让这片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1980年,深圳被设立为经济特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窗口”。
毗邻香港的地理优势,让深圳得以率先引进外资和技术。蛇口工业区的创立,吹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1987年,深圳率先进行土地使用权拍卖,开创了中国土地有偿使用的先河。一系列敢为人先的改革举措,为深圳的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进入21世纪,深圳抓住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大力推动科技创新,逐步从“追赶者”变成“领跑者”。2023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达1880.5亿元,占GDP比重5.81%,仅次于北京,位居全球第二。
深圳的科技创新有着鲜明的特色:90%以上的研发机构、研发人员、研发资金等都在企业,90%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和重大科技项目发明专利都出自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深圳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达到94.9%。
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一个个科创园区、一幢幢科创高楼拔节生长。目前,已经有160多个高端科创项目在河套加速落地。蓬勃发展的河套只是深圳日益完善的科技创新生态的一个缩影。
人口与人才战略
人口是城市发展的基础。2023年末,深圳市常住人口达到1779.01万人,创历史新高。从1979年的31.41万人到如今的1779.01万人,深圳的人口增长见证了这座城市的蓬勃发展。
为了吸引人才,深圳实施了多元化的落户政策。无论是应届毕业生、留学生,还是拥有专业技能的人才,都能在深圳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机会。2023年,深圳新增12.83万人,不仅重回增势,还挑起了“大梁”。
先行示范区的未来展望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赋予深圳新的历史使命。按照规划,到2025年,深圳将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到2035年,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到本世纪中叶,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
2023年,深圳经济总量达到3.46万亿元,跻身全球城市前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8.8%,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1.9%。深圳规上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连续两年实现全国城市“双第一”。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圳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向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目标奋力前行。这座充满活力与创新精神的城市,将继续书写新时代的“春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