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AI技术助力全球气候变暖应对
中国AI技术助力全球气候变暖应对
中国在人工智能(AI)技术应用于气候变化研究方面持续领跑全球。以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气候科学家瓦西里·基齐奥斯团队开发的QuickClim系统为例,该系统通过机器学习模型,能够比传统模型快约100万倍地预测本世纪全球气温变化,展现了中国AI技术在气候预测领域的显著优势。
AI技术正在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强大助力。在排放估算方面,AI算法能够更准确地监测和预测温室气体排放趋势,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例如,Climate TRACE联盟利用AI算法和全球卫星网络,分析来自超过3.52亿个排放设施的无偏见、高度精细的排放数据,为全球气候政策制定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气候建模领域,AI技术显著提升了模型的准确性和效率。艾伦人工智能研究所开发的ACE模型,不仅比传统模型更准确地预测了90%大气变量的状态,而且运行速度和能效都提升了100倍。这种突破性进展,为气候变化研究开辟了新的技术路径。
中国在气象预报和灾害预警中的AI应用尤为突出。中央气象台自2021年起,积极研发基于AI的灾害天气客观预报技术,有效弥补了传统网格预报在极端天气支撑方面的不足。特别是在2023年,针对华北中东部、黄淮北部、江南东部的大面积高温事件,AI客观预报方法显著改善了极端高温预报的冷偏差,将偏差普遍减小至1℃以内。
此外,AI技术还在破解小尺度风的精密监测和精准预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北京冬奥会期间,冬奥气象科技团队针对赛区特殊环境,成功研发出基于极端气温和大风的客观预报技术,为赛事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智能驱动的全球气候治理主题分析报告》进一步彰显了中国在AI+气候研究领域的国际影响力。联合国原副秘书长索尔海姆高度评价该报告的创新性,认为其对全面系统深入理解全球气候治理、推动国际气候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尽管AI技术在气候变化研究中展现出巨大潜力,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非营利组织使用AI的比例较低(仅12%),且AI模型的准确性高度依赖于底层数据质量。未来,中国将继续深化AI技术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应用,加强国际合作,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更多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