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绿色低碳理念下的城市交通新趋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绿色低碳理念下的城市交通新趋势

引用
人民网
10
来源
1.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24-07/23/content_26070608.htm
2.
https://www.mot.gov.cn/jiaotongyaowen/202405/t20240531_4141801.html
3.
https://36kr.com/p/3052542874746370
4.
https://xxgk.mot.gov.cn/jigou/ysfws/202409/t20240912_4152143.html
5.
https://index.caixin.com/2024-09-04/102233335.html
6.
http://paper.people.com.cn/zgnyb/pc/content/202501/13/content_30052522.html
7.
https://td.gd.gov.cn/dtxw_n/tpxw/content/post_4496445.html
8.
https://www.c40.org/zh-CN/news/epa-passes-final-emissions-rule-heavy-duty-vehicles/
9.
http://ghzyj.gz.gov.cn/zwgk/ztzl/sjdqrzt/55dqr/content/post_9609834.html
10.
https://www.chinaautoms.com/a/new/2024/0902/26036.html

《中国城市绿色出行及其碳排放分析报告》的发布,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城市交通绿色低碳发展的广泛关注。报告显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优化城市道路网络配置、构建安全舒适的慢行系统等措施是实现城市交通绿色低碳化的重要途径。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还能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使绿色低碳的理念深入人心,成为现代城市交通规划的新趋势。

01

政策引领: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

国务院印发的《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为城市交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指引。《行动方案》要求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强化碳排放强度管理,实施交通运输节能降碳行动等十大行动。到2025年年底,交通运输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较2020年降低5%。

具体措施包括推进低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车站、铁路、机场等用能电气化水平,推动非道路移动机械新能源化,加快国内运输船舶和港口岸电设施匹配改造;鼓励交通枢纽场站及路网沿线建设光伏发电设施;加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系统,加快推进公交专用道连续成网,完善城市慢行系统。

02

实践创新:珠海市的绿色交通探索

珠海市作为全国绿色交通发展的优秀案例,其经验值得深入探讨。珠海市聚焦群众出行特点,扎实开展贴近群众需求的特色化公交出行服务,开通勤业、动态、观光旅游等多元化出行服务,有效满足不同群体、不同场景的出行需求。

在常规公交方面,珠海市构建了“快-干-微”公交线网层级结构,共有常规公交运营线路211条,其中快线12条、干线13条、微公交73条。按照“平峰准点、高峰密班、动态匹配”原则,优化调整133条公交线路,根据客流需求实现“运能-客流”科学匹配和精准排班,保证了高峰期刚性公交出行需求,同时减少了低效班次,有效提高了运营效率。

在特色公交服务方面,珠海市推出了“珠海公交任你行”智慧化出行服务平台,开通勤业公交126条(含通琴号103条),投入车辆129台,日均客流近8000人次。勤业公交连接覆盖区域广,班次贴近主流高峰出行,有效提升道路资源利用率,为产业园区员工通勤、出游提供“点对点”专属服务,满足更多企业员工集约用车需求,为企业实现“降本增效”的同时,助力产业园区发展壮大。

动态公交服务通过微信小程序,实现按需预约、拼车出行,灵活满足“点到点”个性化需求。“横琴”动态公交投入车辆25台,累计服务超16万人次,注册用户2.8万人,日最高响应单量超1400单,服务人次单日突破1500人,日均拼单率达88%,高峰期拼单率达95%,较大程度弥补了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中西部常规公交线网的服务盲区,为合作区乘客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出行体验。

观光旅游专线则致力于推广珠海特色旅游,串联网红景点与商圈,开通情侣观光南线、浪漫香洲线、横琴观光线等3条双层观光线,节假日客流超30万人次,已成热门打卡点。珠海市通过常规公交线网优化调整,线网覆盖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日均客运量87.1万人次。同时,依托多元化服务场景,不断丰富服务产品,累计开通241条特色线路,有力保障了各类群体出行需求,特色公交线路日均客流超1.7万人次,有效满足了群众多层次出行需求。

03

技术驱动:新能源公交车的创新之路

新能源公交车作为城市交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其发展现状和技术创新备受关注。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有城市公交车70.32万辆,其中纯电动车45.55万辆,占比达64.8%。2014年到2022年,全国新能源公交车数量增长14倍,占比由6.9%提升至77.2%。发展可谓迅猛。

然而,新能源公交车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2018-2021年全国新能源公交车销量逐年下降,2022年小幅回升,2023年较2022年下降明显,处于近年市场“低谷”。疲软的原因包括公交出行人数减少导致市场采购意愿不强;前期新能源公交车新增、更新基数较大,各大城市置换任务基本完成;新购置车辆多数未到5~8年使用更新周期等。

为推动新能源公交车持续健康发展,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优化:

  1. 优化顶层设计:因地制宜推进公交新能源化,充分利用公共领域电动化、燃料电池示范城市群等试点示范项目,进一步明确新能源公交车的发展目标和路线图,优先推动公交新能源化;编制新能源公交车选型规范,引导城市充分考虑不同技术路线、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使用特点,科学选择新能源公交车车型;推动多元化动力技术路线发展,以合适的比例配备不同能源结构的车辆。

  2. 加快产品技术创新:提高新能源客车技术水平,降低车辆购置使用维护成本。制造企业应持续推动新能源公交车的关键技术创新,布局全气候电池,突破低温环境续航骤降、充电困难等难题;加快新型动力电池技术创新、电池结构创新一体化集成技术,提高动力电池的产品性能;打造通用化电动底盘平台,促进电动化产品开发降本增效;提升氢燃料电池技术成熟度,推动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的低成本应用。针对不同运输场景,完善系列化新能源公交车产品体系。打造城市新能源公交的“快干支微专”线网的全场景解决方案,为乘客提供便捷、舒适、绿色、高效的出行服务。鼓励公交企业根据实际运营需求,优化调整公交车产品的类型及尺寸等。为降低车辆采购成本和运营成本,当前出现了新能源公交车“大转小”的趋势。公交运营企业逐渐将8米和10米系列新能源公交车作为购置首选车型,对12米及以上车型进行总量控制;为满足地铁站与公交站点、大型工业园区、居民社区微循环公交线路需求,增加了对6~7米车型的采购。

  3. 强化政策支持:从采购、置换、运营等多环节推出合理的财政补贴类政策。继续给予新能源公交车购车补贴、税收优惠等财政支持,降低购置成本。继续给予新能源公交车运营补贴,建立并实施运营成本核算和补贴补偿制度,充分发挥各级奖励及补贴资金的统筹作用,“以奖代补”为新能源公交车的可持续运营提供保障。通过环保、路权、碳交易等非补贴类政策,提高公交公司市场竞争力。制定更严格的排放标准和环保法规,控制燃油公交车增量,加大老旧燃油车辆的淘汰力度,优先采购新能源公交车。给予新能源公交车道路交通优先权,如设立公交专用道、优先通行信号等。加快推动交通出行碳排放激励和交易体系建设,将新能源公交车减少的碳排放,转化为经济和环境的双重收益,让公交企业也能从中受益。推动投资多元化,加强金融手段支持。鼓励直接投资、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等多种投资方式,支持社会资本参与车辆购置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提供优惠贷款政策,降低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提供绿色金融支持,鼓励公交企业申请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商业模式,支持融资租赁公司提供车辆租赁服务,开展电池银行等服务。例如,深圳市东部公交对电动车进行融资租赁购置、对电动车主要部件进行经营租赁的混合租赁模式,实现轻资产运营,并确保后期运营维护质量。

  4.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从规划、建设、管理方面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布局;制定相关规划、土地、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政策;把公交场站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整体规划,保障公交车企业自有、租赁场站的土地供应;结合车辆场站规划和充电需求,按需配置直流快充网络,保障用电接入条件;对新能源公交车充电补能给予政策支持,优惠充电电价。从监管评估方面,建立监测体系,完善维修保养和安全管理。建立新能源公交车动态监测管理评估体系。提高新能源公交车产品技术要求,建立新能源公交车产品推荐库,选择具备较好低温性、热管理技术的高质量、高性价比、高可靠性、服务有保障的产品进行推广;对技术水平差的产品设立黑名单制度。对新能源公交车在不同环境、运营条件下的运营效果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车辆安全稳定运行。

04

展望未来:绿色低碳交通的广阔前景

绿色低碳理念下的城市交通新趋势,不仅体现在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上,更体现在人们出行方式的深刻变革中。从珠海市的实践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通过优化公交线网、创新服务模式、推广新能源车辆等措施,城市交通正在向更加绿色、低碳、智能的方向发展。

然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未来,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深度融合,城市交通将变得更加智慧化。例如,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可以实现公交车辆的精准调度和动态调整,进一步提高运营效率;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预测客流变化,为公交线路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公交车辆的优先通行,减少等待时间。

同时,绿色低碳理念也将进一步渗透到城市交通的方方面面。例如,通过建设更多的自行车道和步行道,鼓励市民选择绿色出行方式;通过推广共享出行模式,提高交通工具的使用效率;通过优化城市规划,减少不必要的出行需求。

绿色低碳理念下的城市交通新趋势,不仅关乎环境保护,更关乎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它要求我们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在满足出行需求的同时,也要考虑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是一场深刻的变革,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城市交通的绿色低碳转型,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