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王昌龄《从军行》:古代军旅生活的壮丽画卷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王昌龄《从军行》:古代军旅生活的壮丽画卷

引用
搜狐
11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00437564_121107000
2.
https://baike.sogou.com/v102961.htm
3.
https://www.sohu.com/a/791345178_121124334
4.
https://m.chuangshi.qq.com/read/26188044/74
5.
https://www.sohu.com/a/850344382_121124712
6.
https://www.sohu.com/a/777816113_120100667
7.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820/09/85033340_1131819233.shtml
8.
https://www.ruiwen.com/wenxue/wangchangling/402549.html
9.
https://www.wenxuecity.com/blog/202405/80301/23708.html
10.
https://www.ruiwen.com/wenxue/wangchangling/392671.html
11.
https://www.baike.com/wikiid/7158714436398759973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中的名句,展现了古代军旅生活的艰辛与豪情。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感受盛唐时期边疆将士的生活与精神。

01

边塞诗人的传奇人生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被誉为“七绝圣手”。他一生创作了近200首诗,其中七绝74首,占盛唐绝句的六分之一。明王世贞论盛唐七绝时,认为只有王昌龄可与李白争胜,列为“神品”。

王昌龄的边塞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意境著称。他曾在西北边陲亲身体验军旅生活,这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的诗作不仅展现了边塞风光的壮丽,更深刻描绘了戍边将士的内心世界。

02

《从军行》:边疆将士的生活写照

《从军行》是王昌龄边塞诗的代表作之一,全诗如下: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描绘了边疆将士的生活环境和精神风貌。首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勾勒出一幅苍茫的边塞景象:青海湖上空的阴云笼罩着雪山,使得雪山显得格外昏暗。这一景象不仅展现了边疆自然环境的恶劣,也暗示了将士们所处环境的艰苦。

次句“孤城遥望玉门关”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独感。玉门关是古代通往西域的重要关隘,而“孤城”则暗示了将士们驻守的是一座孤立无援的边城。这种地理上的孤立,也映射出将士们内心的孤独与坚韧。

后两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则展现了将士们的英勇无畏和坚定决心。在黄沙漫天的战场上,他们经历了无数次战斗,身上的金甲都被磨穿,但他们的斗志却丝毫未减。最后一句“不破楼兰终不还”更是道出了他们誓死保卫边疆的决心。

03

盛唐时期的边疆军旅生活

王昌龄的《从军行》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幅生动的边疆军旅生活画卷。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窥见盛唐时期边疆将士的生活状态。

当时的边疆环境异常恶劣。将士们驻守在偏远的边城,周围是荒凉的沙漠和终年积雪的雪山。他们不仅要面对自然环境的挑战,还要时刻准备应对敌人的侵扰。在这种环境下,将士们的生活极其艰苦,但他们依然保持着高昂的斗志。

盛唐时期,国力强盛但边疆战事频发。在西北边陲,唐王朝与少数民族吐蕃、突厥等存在激烈的军事冲突。戍边将士长年累月风餐露宿,征战于茫茫荒漠,生活极其艰苦,但他们仍充满报国的壮志。

04

军人精神的永恒传承

《从军行》所展现的不仅是古代军旅生活,更是一种跨越时空的军人精神。诗中所描绘的将士们不畏艰难、保家卫国的精神风貌,至今仍激励着我们。

在当今社会,虽然战争的形态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军人的职责和精神却始终如一。从边疆哨所到维和战场,从抗洪抢险到抗震救灾,当代军人依然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誓言。

王昌龄的《从军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军旅文学的典范。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古代军旅生活的真实面貌,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军人精神的永恒魅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