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特辑:古诗里的边塞情怀
八一特辑:古诗里的边塞情怀
在甘肃省玉门市的玉泽湖公园内,有一座特殊的展览馆——中国边塞诗展览馆。这座2018年落成的展馆,是国内首家以边塞诗为主题的展馆,记录了从先秦至明清时期的经典边塞诗歌作品,生动展示了波澜壮阔的边塞史诗画卷和边塞文化。
边塞诗这颗健壮的种子,从先秦破土而出,经茁壮成长,至唐代发展臻于鼎盛。隋唐时期,经济高度发达,文化空前繁荣,广阔的疆域与频繁的边塞战争为诗歌创作奠定了现实基础。这一时期,高适、岑参、李白、王维等诗人创作了大量边塞诗,展现了边塞的壮丽景色、艰苦环境以及将士们的豪迈气概。
边塞诗中的军人精神
王昌龄的《从军行》:不破楼兰终不还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荒凉景象,展现了将士们在艰苦环境中坚守阵地的决心。"黄沙百战穿金甲"一句,生动刻画了战士们在沙场上历经百战、金甲磨穿的英勇形象。"不破楼兰终不还"则体现了他们誓死捍卫边疆的坚定信念。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严寒环境,展现了将士们在恶劣条件下的坚守。"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一句,生动刻画了边塞的寒冷景象。而"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则展现了将士们在严寒中的艰辛。
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提携玉龙为君死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紧张战事,展现了将士们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黑云压城城欲摧"一句,生动刻画了敌军压境的紧张气氛。而"提携玉龙为君死"则体现了将士们为国捐躯的壮志豪情。
现代军人的传承
在新时代,这种军人精神依然在传承。近日,武警广西总队桂林支队邀请97岁战斗英雄李渭清重返军营,讲述战斗故事,重温峥嵘岁月。在武器装备展示区,老英雄看到国防装备的变化,激动不已,眼中满是欣慰和自豪。在武警部队旗前,老英雄和官兵们庄严肃立,重温军人誓词。
从古代边塞诗中的将士,到现代军营中的战士,这种保家卫国、不怕牺牲的精神一脉相承。正如边塞诗所展现的那样,中国军人始终保持着"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信念,"提携玉龙为君死"的壮志豪情。
致敬古今军人
在"八一"这个特殊的节日里,让我们一起品读那些流传千载的古代军旅诗,感受那份不畏艰难、视死如归的精神力量。同时,也要向所有为国家安宁而坚守边疆的中国优秀军人致敬!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军人精神,什么是真正的中国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