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大会》教你高效学古诗:从死记硬背到趣味学习
《中国诗词大会》教你高效学古诗:从死记硬背到趣味学习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当10岁男孩黄有之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用钢琴弹奏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全场观众都被这美妙的旋律所打动。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才艺展示,更是一次创新的古诗学习方式的展现。
近年来,《中国诗词大会》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古诗词学习热潮。这档节目不仅让诗词变得生动有趣,更重要的是,它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实用的学习方法,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爱上古诗。
创新学习方法,让古诗“活”起来
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我们看到了多种形式的诗词演绎。比如,选手们通过情景共答的方式,身临其境地感受诗词的意境;又如,将诗词改编成歌曲,用音乐的形式展现诗词的韵律美。这些创新方法打破了传统学习的枯燥,让孩子们在多感官的体验中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理解性学习是关键
北师大文学院副教授谢琰在节目中提到:“读诗,一定要重视题目,题目弄明白了,往下读,就能读得井然有序。”以孟浩然的《宿建德江》为例,通过解读“宿”字,我们可以理解整首诗的意境。这种逐字逐句的精读方法,比单纯的死记硬背要有效得多。
实用工具助力高效学习
对于小学生来说,选择合适的学习工具也很重要。比如,贝恩施古诗词飞花令学练机就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它不仅收录了小学到高中阶段的必背古诗词,还设计了多种趣味学习模式,如飞花令、诗词挑战等,让学习过程充满乐趣。
此外,图像记忆法也是近年来备受推崇的一种学习方法。通过将诗句与具体的图像关联起来,可以大大提升记忆效率。比如,在学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时,可以想象一幅荷塘蜻蜓的生动画面。
家长的陪伴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古诗文,家长的陪伴和引导至关重要。一位小红书网友分享了她家孩子学习古诗的经历:从不到两岁就开始每天翻看《小学生必背古诗文大字版》,现在已经翻烂了三本。这种持续的亲子共读,不仅培养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也增进了亲子关系。
学习古诗,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更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通过《中国诗词大会》这样的节目,我们看到了诗词学习的无限可能。让我们一起用创新的方法,让古诗学习变得轻松有趣,让孩子们在诗词的海洋中畅游,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