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自动驾驶伦理:谁为事故买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自动驾驶伦理:谁为事故买单?

引用
央视网体育频道
9
来源
1.
https://news.cctv.com/2024/08/29/ARTI8odws2HpgJWOXN9KdXEH240829.shtml
2.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074803
3.
https://www.allbrightlaw.com/CN/10475/f9c07713b8b5c69.aspx
4.
http://www.cicjc.com.cn/info/1040/15849.htm
5.
https://www.hnpfw.com/content/646855/96/14419824.html
6.
http://auto.cyol.com/gb/articles/2025-01/20/content_mOG3JNU38e.html
7.
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5/01/id/8684740.shtml
8.
https://m.mp.oeeee.com/a/BAAFRD000020240702970239.html
9.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106024

2018年3月18日,美国亚利桑那州发生了一起震惊全球的交通事故:一辆处于L4级自动驾驶状态的Uber测试车以70公里时速行驶时,撞死了一名正在过马路的妇女。这起事故不仅引发了公众对自动驾驶安全性的质疑,更提出了一个棘手的法律问题:在自动驾驶模式下发生事故,究竟应该由谁来承担责任?

这起事故最终以安全员拉法埃拉·瓦斯奎兹被判处三年监督缓刑告终,她成为了全球第一位因自动驾驶事故被判有罪的人。这一判决结果揭示了当前自动驾驶责任归属问题的复杂性:当机器接管了驾驶任务,人类驾驶员的责任边界究竟在哪里?

01

各国立法探索:责任归属的三种模式

面对这一新兴技术带来的挑战,各国纷纷出台相关法规,试图厘清自动驾驶事故中的责任归属问题。

德国走在了立法前沿。2021年,德国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关于L4级以上自动驾驶汽车的法规——《2021自动驾驶法案》。该法案突破性地规定,L4级以上自动驾驶汽车的驾驶人原则上不再承担交通事故责任,而是由技术监管人、车辆保有人和生产者承担无过错责任。这一立法思路体现了对技术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驾驶人的角色正在从“操作者”转变为“监督者”。

日本则采取了更为谨慎的态度。2019年,日本修订《道路运输车辆法》和《道路交通法》,允许L3级自动驾驶车辆上路。法律规定,驾驶员在使用自动驾驶系统时必须保持警惕,随时准备接管车辆。一旦发生事故,驾驶员将承担主要责任。不过,如果事故是由车辆缺陷引起的,保险公司赔偿后可以向生产者追偿。

美国的立法则呈现出明显的联邦与州分权特征。联邦层面尚未出台统一的自动驾驶法案,但多个州已率先行动。例如,加利福尼亚州要求自动驾驶汽车制造商购买500万美元的保险;密歇根州和内华达州规定制造商不对未经授权改装的车辆负责;而在田纳西州,制造商在自动驾驶系统控制下需对所有情况负责。

02

从L2到L5:不同级别下的责任认定

自动驾驶技术按照智能化程度分为L1至L5五个等级。在不同等级下,责任归属的认定也有所不同。

在L2及以下等级,由于驾驶员仍需随时监控车辆状态并准备接管,因此发生事故时主要责任通常由驾驶员承担。例如,2019年12月29日,一辆开启L2级自动驾驶系统的特斯拉Model S在美国洛杉矶闯红灯,造成两人死亡。检察官以“过失杀人罪”和“交通肇事杀人罪”对驾驶员提起指控,而特斯拉公司无需承担责任。

随着自动化程度提升至L3及以上,责任归属变得更为复杂。在L3级,虽然系统能够承担一般行驶任务,但驾驶员仍需在必要时接管车辆。因此,驾驶员和制造商都可能成为责任主体。而在L4和L5级,由于驾驶员完全转变为乘客角色,制造商和软件开发者的责任显著增加。

03

技术发展与法律挑战

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传统法律责任认定提出了严峻挑战。人工智能虽然能够执行复杂的驾驶任务,但并不具备法律主体资格。正如德国学者希尔根多夫所指出的“控制困境”:既然人工智能不是法律可以苛责的对象,那么一旦发生交通事故,法律上的不利后果应当由谁来承受?

学术界普遍认为,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进步,驾驶员的驾驶功能逐步被代替,其法律责任势必相应减轻。日本学者提出,驾驶员的责任应与其对车辆的控制程度成反比;瑞士和德国学者也建议对汽车操作者的刑事责任进行限制或减轻。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制造商可以完全免责。正如美国各州要求制造商购买高额保险所体现的,制造商需要对其产品的安全性承担严格责任。同时,软件开发者也应对其算法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负责。

04

展望未来:构建跨学科合作机制

自动驾驶技术带来的伦理挑战是全方位的,不仅涉及法律层面,还触及道德哲学、工程技术和社会治理等多个领域。因此,解决责任归属问题需要建立跨学科合作机制,在技术创新、法规制定和社会适应之间找到平衡点。

正如一位德国学者所言:“我们不能让技术发展等待法律的完善,也不能让法律滞后于技术发展。”面对这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需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为技术创新留出足够的空间,同时也要保护受害者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可以预见,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实践经验的积累,一个更加完善的自动驾驶责任归属体系必将逐步建立起来。这不仅需要法律界的智慧,更需要来自工程、伦理、社会学等领域的共同参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这辆驶向未来的“车”能够平稳前行,真正造福于人类社会。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