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长荡湖大闸蟹养殖污染治理新策略:湖底抽槽技术引领生态修复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长荡湖大闸蟹养殖污染治理新策略:湖底抽槽技术引领生态修复

引用
腾讯
9
来源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908A070X400
2.
http://m.sohu.com/a/775869529_121079763/?pvid=000115_3w_a
3.
https://new.qq.com/rain/a/20241021A078L500
4.
http://www.cenews.com.cn/news.html?aid=1118395
5.
http://www.niglas.ac.cn/xwdt_1_1/yjjz/202405/t20240527_7173063.html
6.
https://www.changzhou.gov.cn/ns_news/174171150920938
7.
https://www.yzwb.net/content/1923404.html
8.
https://www.js.gov.cn/art/2024/2/28/art_60095_11159845.html
9.
https://www.xhby.net/content/s6602b79ce4b0982f05bbb24d.html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这句古训道出了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在江苏常州的长荡湖畔,曾经因大闸蟹养殖而闻名的湖区,如今正面临着一场生态与经济的双重考验。

01

养殖之困:富营养化的挑战

长荡湖,作为太湖上游的重要湖泊,其水质直接影响着下游水系的生态安全。然而,近年来,随着大闸蟹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湖水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

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残饵、粪便等有机物,导致湖水中氮、磷含量急剧升高。这些营养物质为藻类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养分,使得蓝绿藻等有害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藻类的过度生长不仅消耗水中的溶解氧,还遮挡阳光,影响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严重破坏了湖泊的生态系统。

更令人担忧的是,长荡湖的污染问题正在向下游扩散。作为太湖的重要水源地之一,长荡湖的水质状况直接影响着太湖的水环境安全。一旦污染物质随水流进入太湖,将对整个太湖流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02

科技创新:湖底抽槽技术的突破

面对严峻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胡维平研究员团队,经过近5年的研发,成功开发出湖底抽槽技术。这一创新技术通过在湖底构建深槽,利用重力作用捕获富含氮磷的颗粒物,有效减少了内源污染的释放。

湖底抽槽技术的核心在于通过改变湖底地形,营造静水环境,消除沉积物再悬浮的动力。当富含污染物的颗粒物进入深槽后,在重力作用下会向下沉降,与湖水分离。随着时间的推移,后续捕获的颗粒物会不断覆盖在前期捕获物上,通过压力作用排出水分,缩小体积,维持槽的持续捕获功能。当深槽内的颗粒物积累到一定量时,可以直接用挖掘机清除,从而将氮、磷等污染物从湖泊中移除。

这一技术不仅显著提高了对细颗粒物的捕获效率,特别是对可交换态磷的去除效果更为突出。同时,湖底抽槽内的低温与低溶氧环境,有利于沉积物的固氮过程,进一步减少了氮磷在湖泊内部的累积。相关研究成果已在Journal of Hydrology、Chemosphere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并获得美国发明专利授权。

03

综合治理:从湖内到湖外的全方位布局

除了湖底抽槽技术,长荡湖的污染治理还采用了多项创新措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生态修复体系。

在湖内,全面拆除围网养殖,恢复湖泊的自然流动性。这一举措从源头上减少了养殖饲料等外源污染物的输入,为湖泊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创造了条件。

在湖外,推广稻蟹共生养殖模式。这种模式将水稻种植与大闸蟹养殖有机结合,通过水稻的根系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改善水质。同时,大闸蟹的活动又能促进土壤通气,抑制杂草生长,减少农药使用。这种互利共生的生态系统,不仅有效改善了水质,还提高了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

为了进一步提升治理效果,常州市还启动了长荡湖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这一项目是江苏省最大的涵养型生态安全缓冲区,通过构建湿地系统、增植水生植物等方式,打造了一道绿色生态屏障。

在缓冲区内,建设了12公里的浅滩隐坝,调整入湖水流方向;布设3.44万平方米的生态浮岛,增强水体净化能力;增植82.78万株挺水植物,强化拦截过滤效果。这些措施共同构建了一个集净化、生态及适度景观功能于一体的湿地系统,形成了全过程减污及清水修复治理技术体系。

04

成效显著: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经过持续的治理,长荡湖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长荡湖湖心国考断面总磷均值降至0.082mg/L,同比下降20.88%;化学需氧量均值同比下降19.6%。水质由Ⅴ类提升至Ⅳ类,饮用水源地各项指标均达到湖库Ⅲ类水标准。

生态安全缓冲区的建设不仅改善了水质,还有效提升了生物多样性。目前,湖滨带水生植物覆盖度已达80%以上,包含芦苇等20余种植物;底栖动物物种数从10种增长到23种,增幅达130%;观测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物种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物种37种。同时,新增的14.8平方千米湿地绿地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207吨,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做出了积极贡献。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生态治理措施并没有牺牲经济效益。通过发展稻蟹共生等生态友好型养殖模式,当地渔民的收入得到了保障,真正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长荡湖的治理实践,为我国其他养殖湖泊的污染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它证明了通过科技创新和综合管理,完全有可能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维持甚至提升经济效益。这不仅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诠释,更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