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提醒:警惕肺结核早期症状
世界卫生组织提醒:警惕肺结核早期症状
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发布的《2023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显示,结核病仍是全球主要的传染病杀手之一。2022年,全球新发结核病患者高达1060万例,导致130万人死亡。在中国,这一情况同样不容乐观,2022年估算新发结核病患者74.8万例,发病率为52/10万,在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中排名第三。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早期发现和治疗是控制病情的关键。那么,如何识别肺结核的早期症状呢?
肺结核的早期症状可能包括:
发热:尤其是午后低热,体温在37.5-38℃之间,常被误认为是普通感冒。
盗汗:夜间睡眠时出汗,严重时可湿透衣物。
食欲不振:对食物失去兴趣,体重无故下降。
乏力:感觉持续疲倦,体力下降。
咳嗽咳痰:持续2周以上的咳嗽,伴有白色或黄色痰液。
胸痛:咳嗽或深呼吸时感到胸部疼痛。
气急:呼吸困难,尤其是在活动后。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症状并非肺结核所特有,也可能与其他疾病相关。但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持续2周以上的咳嗽咳痰,应立即就医进行检查。
肺结核的诊断主要依靠胸部X光检查和痰液结核菌检测。一旦确诊,患者需要接受为期6-8个月的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治疗期间,患者应遵医嘱服药,不可随意停药,否则可能导致耐药性结核病,治疗难度和风险都会大大增加。
预防肺结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不随地吐痰。
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开窗通风数次。
增强免疫力:均衡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E的食物;适量运动;保证充足睡眠。
定期体检:特别是有结核病接触史或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结核病筛查。
接种卡介苗:虽然不能完全预防感染,但可降低重症结核病的风险。
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结核病列为全球卫生重点,首个结核病诊断检测工具Xpert® MTB/RIF Ultra也已获得WHO预认证,这将有助于提高结核病的早期诊断率。但作为个人,我们更应该提高警惕,一旦发现疑似症状,及时就医,为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