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笔下的母爱: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笔下的母爱:秋天的怀念
1981年,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创作了感人至深的散文《秋天的怀念》,通过回忆与母亲相处的点点滴滴,展现了母爱的伟大与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思念。这篇文章不仅是史铁生对母亲的深情追忆,更是一曲关于生命、爱与希望的永恒赞歌。
从绝望到重生:一个瘫痪青年的心路历程
1972年,年仅21岁的史铁生因双腿瘫痪,人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黑暗。在《秋天的怀念》中,他真实地描绘了自己瘫痪后的心路历程:“我活着有什么劲!”“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这些质朴而真实的语言,道出了一个青年在人生最美好年华突然失去行动能力后的绝望与痛苦。
母爱的细节:在平凡中见伟大
文章通过多个细节描写,展现了母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爱。当史铁生暴怒无常时,母亲总是“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她看到儿子痛苦的样子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这些看似平常的举动,却蕴含着母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与理解。
更令人动容的是,母亲自己身患重病,却始终将儿子的痛苦放在首位。当她提议带史铁生去北海看菊花时,“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而当她无意中说了“跑”和“踩”这类字眼时,“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这些细节无不体现出母亲对儿子的细心与体贴。
菊花的象征:生命的力量与希望
菊花在《秋天的怀念》中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母亲多次提议带史铁生去看北海的菊花,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出游,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传递。菊花以其坚韧的品质和绚丽的色彩,象征着母亲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她希望儿子能够像菊花一样,在逆境中依然绽放出生命的光彩。
多年后,当史铁生终于在妹妹的陪伴下去了北海公园,看到那些“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的菊花时,他深刻理解了母亲的期望——无论遭遇什么困难,都要“好好儿活”。菊花成为了母亲精神的延续,也是史铁生重新找回生命力量的象征。
质朴的语言,永恒的感动
《秋天的怀念》的语言质朴无华,却字字含情。史铁生没有用华丽的辞藻去修饰母亲的形象,而是通过最真实的语言,刻画出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形象。正如一位读者所说:“这篇文章最使我感动的是最后一部分。这一部分非常感人,催人泪下。作者的母亲坐上了三轮车,去了医院,这一去竟是他们母子俩永远的诀别。母亲临死前不像有些人那样害怕死去,惦记自己。而是始终惦记着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在一块,好好活着。可见母爱多么伟大!”
《秋天的怀念》不仅是史铁生对母亲的深情追忆,更是一曲关于生命、爱与希望的永恒赞歌。它让我们明白,无论遭遇什么困难,都要像菊花一样,坚韧地绽放出生命的光彩。正如史铁生所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