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防“迷网”攻略:专家教你科学应对
寒假防“迷网”攻略:专家教你科学应对
随着寒假的到来,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问题再次成为家长们的“心头大患”。据《第5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高达97.2%,且“触网”年龄呈现低龄化趋势,小学阶段的普及率已从89.5%提升至95.1%。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家长们不禁要问:如何才能让孩子远离网络沉迷的陷阱?
网络沉迷的危害不容忽视。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崔永华指出,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研究也证实,每天看电子屏幕超过2小时的儿童,在思维和语言测试中的得分较低;而超过7小时的儿童,大脑皮层会出现显著变薄的现象,这意味着他们的大脑发育可能受到严重影响。
网络沉迷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还会对孩子的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造成深远影响。一位重点中学班主任反映,现在的孩子已经习惯了接受快餐信息,逐渐失去了深度阅读的能力。而社交媒体上的攀比之风,更是让许多孩子陷入自卑和焦虑的恶性循环。据统计,每天在社交媒体上花费超过3小时的青少年,身心健康风险会增加一倍,患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概率也显著提高。
面对这一挑战,专家们建议采取多管齐下的策略。首先,家长需要做好引导和表率。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崔永华建议:“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制定使用计划,比如什么时候用手机、每天用多长时间、手机不用的时候要放在什么地方等。父母要优先做到,同时要陪伴孩子一起践行这个计划。”
其次,学校和社会各界也需要积极参与。上海发布的未成年人网络素养“菜单式”课程库,通过模拟法庭、互动游戏等多种形式,帮助孩子们提升网络安全意识。广州市少年宫则发动青少年撰写小提案,从青少年视角出发,探讨如何保护未成年人权益。
最后,营造健康的网络生态同样重要。网信部门持续开展“清朗·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累计清理拦截涉未成年人违法不良信息430万余条,有力维护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不是要让未成年人与网络隔离,而是要让他们在与网络亲密接触中实现保护。”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的话道出了问题的关键。在这个数字化时代,我们不能简单地禁止孩子接触网络,而是要教会他们如何安全、健康地使用网络。
这需要家长、学校、社会各方共同努力,为未成年人织密保护网,让每一个未成年人都能充分利用网络带来的资源与发展机会,同时避免其负面影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为孩子们打造一个既充满机遇又安全健康的网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