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赋能道路运输企业转型升级
知识产权赋能道路运输企业转型升级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新发布的《产权组织技术趋势:交通运输的未来》报告显示,中国在交通运输领域专利发明数量和增长率均居世界首位。这一成就不仅体现了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实力,也反映了道路运输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与运用方面的显著进步。
从“追赶者”到“领跑者”:企业知识产权意识的转变
近年来,我国道路运输企业逐步认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开始从“拼价格、拼资源”的传统模式转向“拼创新、拼知识产权”的新阶段。以福建晋江为例,这个民营经济活跃、制造业发达的地区,通过一系列政策引导和平台建设,推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迈上新台阶。
晋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对接高校和科研院所,梳理近8000件存量专利,促成4起专利技术转化合作协议。同时,通过举办专利技术转化推介会、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创新举措,为企业搭建起技术与市场的桥梁。据统计,仅2024年,晋江市就开展了14个专利导航项目,培育8个高价值专利项目,备案78件专利密集型产品。
创新驱动发展:知识产权运用的生动实践
在政策引导下,越来越多的道路运输企业开始探索知识产权的创新运用,通过专利布局和品牌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
重庆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构建了“1144N”公众出行新服务体系,通过统一数据资源池和数据中台,整合多源数据,研发具有核心知识产权的数据分析模型。目前,该集团已形成25项国家专利、30多项软件著作权和5项以上行业标准,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网运行态势预测、用户行为数字画像绘制等多个领域。
泉州市博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专利许可,不仅节省了60万元运营成本,还新增了20个就业岗位。海峡(晋江)科技创新中心则通过专利转让,为多家中小企业注入发展新动能,单笔交易金额最高达600万元。
知识产权: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引擎
知识产权已成为道路运输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一方面,通过专利布局,企业可以保护自身技术创新,防止竞争对手模仿;另一方面,通过品牌建设,企业可以提升市场影响力,增强客户粘性。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明确提出,要“构建门类齐全、结构严密、内外协调的法律体系,完善以强化保护为导向的政策体系,健全运行高效顺畅、价值充分实现的运用机制”。这些政策为道路运输企业提供了有力支持。
然而,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中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技术转移不畅、市场需求不匹配等问题依然存在。对此,专家建议企业应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同时,政府部门也应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展望未来:知识产权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重视,道路运输企业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知识产权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企业应抓住机遇,加大研发投入,培育高价值专利;同时,也要注重品牌建设,提升企业形象。政府部门则应继续完善知识产权政策体系,优化创新环境,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在知识产权的引领下,我国道路运输企业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为建设交通强国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