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四代人坚守传承的百年“老味”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四代人坚守传承的百年“老味”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41569435_161794


广东老字号新云饼家第四代传承人梁英艺正在制作炒米饼。受访者供图


炒米饼。 受访者供图

老字号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一块老字号招牌往往有几十年、上百年的历史,沉淀了万家故事,展露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刻录了时代发展的印记。

日前,广东省商务厅发布《关于第一批广东老字号拟认定名单的公示》。全省共有212家企业入选,其中云浮市新云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新云实业”)的品牌“新云饼家”入选,这也是云浮市唯一一家入选的广东老字号。

制饼始创于1918年的新云饼家,历经百年传承,四代人的坚守。它所代表的不仅是传统的制作糕点技艺,更是悠悠岁月沉淀下来的文化和品牌内涵。历经岁月洗礼,一块看似简单的糕点,却凝聚了云浮人的美好记忆和共同情感。

起源:从家庭作坊到百年饼家

1918年,新云饼家第一代传承人梁百福为了生计前往佛山西樵做饼,那一年,第二代传承人梁辉刚出生。

20世纪40年代,因战乱,梁百福返回新兴,继续做饼。儿子梁辉随父学艺。50年代,梁辉在新兴开了“合昌饼家”(即新云饼家前身)。

1982年,梁辉带着儿子,把生意做到了云浮,由梁氏制作第三代传承人梁宝基接棒,并将“合昌饼家”改名为“新云饼家”,有“新兴云浮一家亲”的含义。如今,这根接力棒又到了第四代传承人梁英艺手上。

出生在制饼世家的她,从小就跟饼结下了不解之缘。小时候,妈妈背着她弯腰搓饼,一起一落之间,她仿佛身处摇篮,听着有节奏的敲打声,好似一首动听的歌曲。

每逢过年过节,云浮村里的家家户户便聚在一起做炒米饼、年饺、蛋散等,一边吃着糕点,一边喝茶聊天,氛围温馨美满。

那时的新云饼家已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满载着许多云浮人幸福的回忆。“这个是我从小吃到大的饼家,炒米饼、杏仁酥、鸡仔饼,这些都是让人很惊艳的味道。”小珺是土生土长的云浮新兴人,对她而言,这家老字号是情怀满分的存在。

她回忆说,由于家里住得比较远,所以每次想吃糕点,还得靠爸爸开车出去买。当时要是家里有谁去一趟,街坊邻居纷纷会要求“代购”很多糕点回来。

然而,制作糕点也是辛苦活。在梁英艺的记忆里,每天凌晨四时多,父母就要起床烧柴烤饼,一直忙碌到晚上十时多才歇息。

“做饼不仅累,一到夏天还很热。”梁英艺说,屋子前面是店,后面是工厂,一家人住在二层阁楼上。长期生活在闷热的环境,身上长满了痱子。那时,她便暗下决心,一定要创造更好的条件,将自家的制饼技艺发扬光大。

时光流转,梁氏家族制饼历史已有上百年,制作手艺代代传承、辈辈创新。如今,梁英艺儿时的愿望早已实现——这间家庭作坊已成长为一家综合性饮食服务公司。不变的是,人们品尝到的糕点,家乡风味仍在。

创新:技艺产品不断更新

每到小年夜,云浮人总会和家人围坐在一起,在炉火打炒米饼、吃年饼。即便是今天,一些乡镇人家仍保存着这样的习俗。

小时候,每逢过年过节,梁英艺的祖父、父亲都要在家做炒米饼。香喷喷的炒米饼,引起了她的极大兴趣。每次家里做炒米饼时,她都会混进做炒米饼的地方,看着祖父、父亲洗米、炒米、打饼。

梁英艺是家里最小的女孩子,在她16岁时,她正式向父亲学做炒米饼。父亲曾对她说,做炒米饼是一项技术,千金在身,不如一技傍身。在父亲的鼓励和教导下,她克服了种种苦累,最终学到了全套制作炒米饼的手艺。

随着时代的变迁,炒米饼的方式也得到了改良。

“现在我们工厂是利用传统炒米饼制作方法,加上滚动炒米、机器打粉等现代生产工艺,同样制作出了香味四溢的炒米饼,口味多种多样,满足不同游客的喜好。”梁英艺说。

如今,炒米饼成了广受游客欢迎的特产,逐渐走出云浮销往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地。为此,新云实业将家乡炒米饼生产手工技艺申请为云浮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希望有更多人了解家乡炒米饼的历史,让炒米饼的生产工艺得到更好的传承。

然而,企业并未止步于此。除了生产传统产品,梁英艺还带领团队研发创新了蛋糕、面包、月饼、汤圆等产品,并结合现代人低糖低脂的饮食习惯,对产品配方进行了改良,例如推出咸五仁月饼、用新鲜蔬果制作出色彩缤纷的汤圆等。

此外,企业还将云浮特色农产品融入产品里——云城番薯、云安花生、罗定肉桂、新兴荔枝、郁南黄皮,分别被制成了紫薯曲奇、南乳花生酥、肉桂酥、荔枝酥、黄皮饼等特色糕点。

为了确保原材料品质,2019年,梁英艺成立了农业公司,以生态农业开发为主,建立了番薯标准化种植基地,带动近600户周边农户增收。除了番薯,基地还种有大米、花生、粟米等农产品,以“公司+农户”的形式签订订单种植。

老字号的价值在于“老”,发展却在于创新。新云饼家在立足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吸收先进的经营方式,创新自身的技艺和产品,满足消费者日益提高的需求,进一步扩大老字号品牌影响力。

传承:开展更多产教融合

在梁氏家族里,制作糕点的技艺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

“我的爷爷言传身教,让我的父母跟着他干活。制作过程也大多凭借经验,例如天气湿气重便少加点水,天气热便多放点水。但我爸曾经是老师,懂得向书本学习。他把制作过程全部量化,再用数据来教我。”梁英艺说。如今,随着设备更新、技艺改良,企业的生产过程更加机械化、标准化。

为了制饼技艺的不断传承与创新,早在2019年,企业就与云浮市中等专业学校(下称“云浮中专”)签约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烹饪专业为主导,辐射带动电商、财务等专业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有人想跟我一样当老板吗?”在云浮中专的课堂上,梁英艺一抛出问题,学生们便被吸引住了。

她说:“在我看来,读书是为了给我们更多的出路,但不是唯一的出路。读好书和掌握好一门手艺,两者同样重要。我们既要做手艺人,又要懂文化。”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读书与学手艺的重要性,让非遗技艺走进校园。

如今,云浮中专的学生在制作原味炒米饼的基础上,创新研发了葡萄味、紫菜味等炒米饼,多次获得省级奖项。“学校和企业的合作,让我们有更多机会向大师们学习烘焙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为今后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云浮中专的学生说。

新云饼家品牌发展至今,始终保持活力,这得益于传承人敏锐的品牌意识和市场开拓能力,一直以来为适应市场发展做出的多种尝试。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