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卫星应用高级研修班:遥感技术助力农业气象服务
气象卫星应用高级研修班:遥感技术助力农业气象服务
近日,在气象卫星应用高级研修班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气象卫星在农业生产指导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农作物长势、地表温度、土壤湿度等,并对未来趋势进行预报预测,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这一技术不仅提高了定损效率和准确性,还帮助农民提前采取防御措施,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气象卫星正逐步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天空之眼”。
遥感技术助力农业气象服务
在农业领域,遥感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到作物监测、病虫害预警、产量预测等多个环节。其中,高光谱技术因其独特的优势,成为监测田间作物状态的革命性工具之一。
高光谱技术是基于物质与光的相互作用原理,通过获取目标在不同波长下的光谱信息,实现对物质成分、结构和性质的详细分析。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正高级工程师吴东丽介绍,高光谱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涵盖了作物生长监测、产量预测、农作物病害诊断、农产品质量评估等多方面,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创新试验推动技术应用
当前,气象部门正针对高光谱技术开展试验研究。由气象探测中心组织,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安徽农业大学等11家高校、科研院所,针对试验方案的可行性及存在问题开展研讨,推动高光谱遥感等先进技术及相关设备在作物灾害监测与评估中的应用。
今年,气象探测中心选取了合肥农试站、巴彦淖尔农试站、荆州农试站、南昌农试站、临沂农试站、郑州农试站、锦州农试站等7个农试站,开展作物灾害识别对比试验。试验涵盖水稻、小麦、玉米、棉花等4种主要大宗作物,以及干旱、冻害、低温冷害、高温热害、涝渍等5种主要灾害,旨在奠定业务化运行基础,进一步研判作物灾害高光谱数据的关键指标。
国际培训提升全球服务能力
作为世界气象组织(WMO)-国际气象卫星协调机构(CGMS)全球培训合作组织VLab卓越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自1994年起就开始举办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及其应用的国际培训项目。截至目前,已成功举办相关培训55期,惠及1100余名国际学员。
该校在开发和提供中英双语卫星培训资源方面表现突出,特别是在支持联合国全民早期预警(EW4ALL)倡议中发挥了关键作用。WMO副秘书长Ms. Ko Barrett高度认可该校在提升区域卫星用户能力建设方面的贡献,认为其工作紧密契合《2024-2027年VLab战略》目标,为全球卫星气象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未来展望:智慧农业的新篇章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从气象环境要素分析评估转向作物机理监测评估,从更深层面研判作物长势及灾害的影响,提高农田农业气象精密监测能力。这将为科学分析作物长势及病虫害等信息,制定农作物种植和管理策略,为作物灌溉、施肥、防治病虫害等提供依据,将气象服务深度融入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气象卫星遥感技术正在为农业插上科技翅膀,让农业生产更加智能化、精准化。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遥感技术将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