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克+肖战,《射雕》能否成为武侠电影新经典?
徐克+肖战,《射雕》能否成为武侠电影新经典?
2026年大年初一,由徐克执导、肖战主演的电影《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即将上映。作为21世纪首部在全球院线上映的金庸武侠电影,这部作品承载着众多武侠迷的期待,也肩负着复兴武侠电影类型的重任。
徐克+肖战:新老两代的强强联手
徐克,这位被誉为“新武侠电影之父”的导演,曾凭借《笑傲江湖》《黄飞鸿》等作品开创了香港武侠电影的黄金时代。时隔31年,他再次执导金庸作品,选择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切入点——“襄阳保卫战”。这一创新视角不仅展现了徐克对武侠电影的独到理解,更体现了他对自我突破的不懈追求。
肖战,这位新生代演员的代表,从2019年因《陈情令》中的魏无羡一角走红以来,已经塑造了多个深入人心的角色。从《王牌部队》中的顾一野到《梦中的那片海》中的肖春生,肖战展现出了扎实的演技和对角色的深刻理解。此次饰演郭靖,对他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战。郭靖这个角色不仅需要展现武艺高强的一面,更要在智谋和领导力上有所体现。从预告片来看,肖战的表演充满了力量感和感染力,让人印象深刻。
“襄阳保卫战”:前所未有的创新视角
在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中,“襄阳保卫战”是原著后五章的核心内容,也是整部作品的高潮所在。然而,在此前的影视改编中,这一段落往往被一带而过。徐克导演此次选择将重点放在“襄阳保卫战”上,无疑是一次大胆的创新。
通过这一视角,观众将看到一个更加丰富、更加真实的《射雕英雄传》世界。徐克的镜头美学为影片呈现效果带来了很强的安全感,而在最关键的武侠内核上,预告片已经借郭靖(肖战饰)的口做出了全新注解:武功高强的人,未必就有一颗怜悯之心,而武功低的人,未必就不能行侠仗义。将“武侠”两个字拆开来,对郭靖的侠义精神进行再解构,重点诠释“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其实是带着点主旋律风味的。
武侠电影的复兴?
近年来,武侠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中的表现并不理想。与主旋律、科幻片相比,武侠片似乎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辉煌。然而,《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的出现,或许能为这一类型带来新的生机。
徐克导演作为“新武侠”电影的开创者,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创新精神一直是武侠电影的标杆。而肖战的加入,也为这部作品带来了大量年轻观众的关注。根据猫眼数据显示,该片的想看人数已达34.4万,传播人次高达14.18亿,某音的话题播放量则为2.4亿次。这些数据都表明,观众对这部作品的期待值极高。
结语
《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能否成为武侠电影的新经典?肖战能否凭借郭靖这个角色实现新的突破?徐克导演能否再次引领武侠电影的潮流?这些问题的答案,将在2026年大年初一揭晓。但可以肯定的是,这部电影已经点燃了观众对武侠电影的热情,让我们共同期待这场“侠之大者”的传奇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