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一座见证中国历史变迁的千年古城
襄阳:一座见证中国历史变迁的千年古城
“铁打的襄阳”“华夏第一城池”,这些美誉见证了襄阳2800多年的沧桑历史。作为楚文化、汉文化、三国文化的发源地,襄阳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更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古城遗存: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襄阳古城墙,这座屹立千年的防御工事,见证了无数历史风云。城墙全长7322米,城垣上设置垛堞4000多个,略呈正方形。更令人惊叹的是,古城的护城河最宽处达250米,平均宽度180米,被誉为“亚洲最宽的护城河”。
古城内,昭明台、仲宣楼、鼓楼等历史名胜与古城墙交相辉映。这里不仅是古代军事重镇,更是文化荟萃之地。唐代诗人孟浩然在此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三国时期蜀相诸葛亮的《隆中对》更是奠定了襄阳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024年5月,襄阳市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再添新地标。新馆位于襄城区胜利街,依岘山、傍襄水、临汉江,气魄宏伟。馆内珍藏文物7万多件,展出代表性文物4000多件(套),按照史前至清代的历史脉络进行布展。其中,先秦时期的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成为馆藏特色的一大亮点。
创新驱动:现代产业的崛起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襄阳正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目前,襄阳已形成以汽车、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农产品深加工、医药化工、电子信息为代表的六大重点优势产业。全市拥有41个工业大类中的37个,产业体系完备。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襄阳借助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的优势,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襄阳市建设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的出台,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襄阳正积极构建“点-线-面-网”全域覆盖的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推进九大场景应用。
科技创新是襄阳发展的强劲引擎。全市已形成以“1家国防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实验室+123家院士工作站+41家各类研发机构”为主体的科技力量矩阵。1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产业升级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新篇章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襄阳积极探索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万企兴万村”行动,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形成了多个优秀案例。
阳新百洞峡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通过文旅产业开发,带动村民200余人在家门口创业就业,新增乡村农家乐、特色农产品加工及销售店铺22家。洞下村也因此获评“湖北省2024年度美丽乡村”。
湖北兴冶矿业有限公司投入1.5亿元,将上冯村打造成为“上冯九古奇村AAA景区”,吸引本科以上人才返乡就业60人,实现旅游业年收入5000万,带动村集体每年增收10余万元、村民人均增收2000余元。
截至目前,襄阳市通过实施点对点帮扶行动,共有400余家民营企业及民营经营主体帮扶236个乡村,开展本地“兴村”项目500余个,累计投入金额近40亿元。
从千年古城到现代新城,从文化传承到科技创新,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襄阳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续写新时代的发展篇章。这座见证了中国历史变迁的古城,正以崭新的面貌,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