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汉江畔的绿色奇迹
安康:汉江畔的绿色奇迹
“南水北调,成败在水质。”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地,陕西安康市肩负着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重大使命。近年来,安康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通过系统治理和产业转型,不仅守护了汉江的碧波清流,更探索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双赢的发展之路。
“中央水塔”的守护者
安康市位于陕西省南部,秦巴山脉之间,汉江穿城而过。这里被誉为“中央水塔”,汉江在安康市境内流长340公里,常年流量262亿立方米,占丹江口水库入库水量的63%。自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以来,安康市始终把保护汉江水质作为首要任务,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
在汉江支流白石河流域,曾经的硫铁矿污染一度成为威胁南水北调水源水质的重大隐患。白河县硫铁办副主任王纪国介绍,经过持续治理,目前全县纳入系统治理的12处矿点已完成7处,生态修复完成3.6万平方米,监测断面水质持续达标。
同时,安康市还大力整治瀛湖网箱养鱼,拆除3.1万口网箱,取缔禁养区41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全面建设完善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如今的瀛湖,湖面纤尘不染,水色湛蓝澄净,犹如镶嵌在汉江上游的一颗瑰丽明珠。
绿色产业蓬勃发展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安康市积极探索绿色产业发展之路,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依托丰富的水资源,安康市大力发展包装饮用水产业。目前,全市已有包装饮用水企业25家,设计总产能达300万吨以上。安康龙王泉富硒矿泉水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凡表示,公司产品不仅在陕西畅销,还远销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年产量可达30万吨。
同时,安康市还大力发展富硒茶、魔芋、预制菜等特色产业。据统计,2023年全市生态友好型产业占GDP比重达85%,绿色工业总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超过80%。
生态旅游引领乡村振兴
在石泉县城关镇丝银坝村草池湾,朱鹮在田间嬉戏觅食,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这里曾是朱鹮的栖息地,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旅游胜地。
草池湾田园综合体项目负责人介绍,自去年9月试运营以来,已接待游客6.8万人次,创造收入320万元。同时,项目还带动了当地农产品销售,研发的米茶、米酒、米糖等产品广受欢迎,亩均产值较传统种植增加5000元以上。
目前,安康市已建成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5个,省级旅游特色名镇18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34个,通过乡村旅游引领乡村多业态融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未来展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安康市的实践证明,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未来,安康市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断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让“生态碗”端得更稳,“绿色饭”吃得更香,为实现“一泓清水永续北上”和地方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