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丹尼索瓦人:青藏高原上的神秘古人类
揭秘丹尼索瓦人:青藏高原上的神秘古人类
2024年7月,一项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重要研究刷新了我们对丹尼索瓦人这一神秘古人类群体的认知。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发虎领衔的科研团队,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北部白石崖溶洞遗址的持续发掘和研究,发现了新的丹尼索瓦人化石证据,揭示了他们曾在该地区持续生存至距今约4.8-3.2万年前。
白石崖溶洞的新发现
白石崖溶洞位于甘肃省夏河县甘加盆地,海拔3280米。自2018年以来,研究团队对该遗址进行了系统的考古发掘,收集了大量石器和动物骨骼。在最新研究中,科研人员运用先进的古蛋白质分析技术,对2000余件缺乏形态鉴定特征的碎骨进行筛选,最终在第3层地层中发现了一件属于丹尼索瓦人的肋骨化石。这一发现不仅为白石崖溶洞遗址提供了确凿的人类化石证据,也将丹尼索瓦人最晚的生存时间向前推进了数万年。
EPAS1基因:高原生存的关键
在青藏高原这样极端的高海拔环境中生存,需要特殊的生理适应机制。研究发现,藏族人群中普遍存在一个关键基因——EPAS1,这个基因很可能就是从丹尼索瓦人那里继承而来。EPAS1基因在低氧环境下能够促进红细胞生成,增强血液运输氧气的能力,从而帮助人体更好地适应高原缺氧环境。
这一基因的保留表明,丹尼索瓦人与早期智人之间存在基因交流,而且这种适应性基因的传递并非偶然,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EPAS1基因在藏族人群中的普遍存在,也暗示着丹尼索瓦人在青藏高原长期生存并适应了这一极端环境。
基因交流的广泛影响
研究表明,丹尼索瓦人对现代人类的基因贡献远不止于此。新几内亚岛民和澳大利亚土著人群中约有1%-3%的基因来自丹尼索瓦人,而东亚人群尤其是藏族人也显示出与丹尼索瓦人的基因联系。这些基因交流的痕迹,为我们理解现代人类的遗传多样性提供了重要线索。
丹尼索瓦人的生存策略
研究团队还通过对动物骨骼的分析,揭示了丹尼索瓦人的生存策略。他们发现,丹尼索瓦人能够充分利用多样性的动物资源,包括岩羊、盘羊、野牦牛等大中型食草动物,以及斑鬣狗、豹等食肉动物。他们不仅在洞穴中进行剥皮、肢解、剔肉等完整的动物资源加工和消费行为,还尝试利用骨骼制作简易工具。
这些发现表明,丹尼索瓦人具有高度的生存智慧和环境适应能力,这可能正是他们在青藏高原这样极端环境下生存了至少十几万年的重要原因。
结语
最新研究不仅刷新了我们对丹尼索瓦人生存时间的认知,还揭示了他们与现代人类之间复杂的基因交流历史。EPAS1基因的发现,更是为我们理解人类如何适应极端环境提供了重要线索。这些发现不仅丰富了我们对人类演化历史的认识,也为研究人类遗传多样性提供了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