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二院蔡晓东主任教你帕友心理调适
深圳市二院蔡晓东主任教你帕友心理调适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运动功能。据统计,全球约有600万人患有帕金森病,60岁以上老年人的患病率显著增加。除了震颤、僵硬等运动症状外,帕金森病患者还常常面临一系列心理挑战,如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加重病情,因此心理调适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帕金森特诊科主任蔡晓东教授在帕金森病治疗领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他认为,帕金森病患者的心理调适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包括医疗干预、生活方式调整和心理支持等。
首先,及时的医疗干预是缓解症状、减轻心理压力的关键。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深部脑刺激(DBS)手术是一种有效的选择。这种手术通过植入电极,发送微弱的电信号到大脑控制运动的区域,从而抑制异常的神经信号,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功能。据统计,过去25年间,全球已有超过10万名患者接受了这种治疗。
其次,合理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对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也非常重要。建议患者多摄入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蓝莓、草莓、菠菜和绿茶等,同时避免高糖、高盐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游泳、瑜伽或太极,不仅能增强身体平衡和肌肉控制力,还有助于改善情绪。
此外,心理支持和关怀也是不可或缺的。患者应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与家人、朋友保持良好的沟通。同时,定期进行心理量表测评,及时发现和处理心理问题。蔡晓东主任强调,患者应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这将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帕金森病虽然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但通过科学的治疗和心理调适,患者仍然可以保持较好的生活质量。正如蔡晓东主任所说:“帕金森病患者需要的不仅是药物治疗,更需要全面的关怀和支持。我们希望通过医疗、生活和心理的全方位干预,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