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模式:舰载机着舰控制律实验课程
创新教育模式:舰载机着舰控制律实验课程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虚拟仿真技术正在各行各业引领深刻的变革。恒点智能教育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展深度校企合作,飞行控制课程群教学团队凭借其深厚的科研背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开发了一套舰载机着舰纵向飞行控制律设计的虚拟仿真实验课程,致力于提升教育质量,培育飞行控制领域的专业人才。
背景与痛点
现代化的舰载机着舰,由于速度快、海面气流复杂、甲板空间狭小且存在上层建筑,因此被誉为“刀尖上的舞蹈”,技术要求极高,风险巨大,稍有不慎就会机毁人亡,甚至引发火灾。提升舰载机着舰安全性,除了强化飞行训练,还可以在飞控系统上狠下功夫,用科技进步保障飞行安全。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局限于理论讲授,缺乏实验教学和模拟训练,舰载机相关实验或实训的设施投入成本高、飞行消耗高昂,难以模拟复杂的海空实战场景,且具有一定风险,这些因素加剧了对实践教学的制约,使得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更不用说应对复杂多变的实战环境。此外,舰载机飞行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在日常训练中,也面临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指导。
解决方案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恒点智能教育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推出了舰载机着舰纵向飞行控制律设计的虚拟仿真实验课程。该课程依托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导航、制导与控制”,结合多年的研究成果和仿真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从基础认知到创新实践的全方位学习平台。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学生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下,模拟实际操作,大胆试错,充分体验舰载机着舰的全过程,从而有效提升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以基于真实数据的虚拟仿真环境中开展教学,也节约了前期投入成本,缩短了教学周期,并且可以再现复杂的海空实战环境,提升了整体的教学效率。
设计亮点
该实验课程的设计亮点在于其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标准化流程的遵循。课程内容涵盖了舰载机自然特性分析、多回路控制律设计以及综合仿真优化等多个方面,形成了一个从基础认知、设计性、综合性及创新性不断递进的虚拟仿真实验体系。实验课程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践行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通过沉浸式的互动实践开展教学,有助于学生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创造意识,自主开展探究性实践,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缩短从理论学习到岗位应用的距离。这种设计不仅满足了从本科生到博硕士研究生,甚至部分非本专业青年教师的理论学习与创新实践需求,也为舰载机飞行员和研究机构技术人员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教学平台。
结语
随着虚拟仿真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入应用,恒点智能教育的舰载机着舰纵向飞行控制律设计虚拟仿真实验课程,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平台,也将助力我国舰载机着舰技术的发展,将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打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要素。我们坚信,通过这种创新的教育模式,将有效提升我国在舰载机着舰技术领域的国际竞争力,为国家的深海防御战略贡献力量。
在教育与技术的融合之路上,恒点智能教育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创的舰载机着舰纵向飞行控制律设计的虚拟仿真实验课程,无疑是一次校企合作的成功探索。它不仅展示了虚拟仿真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阔前景,也为我国舰载机着舰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我们期待这项技术在未来能够培养出更多的飞行控制领域的精英,为国家的航空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