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范仲淹“断齑画粥”:一个流传千年的励志故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范仲淹“断齑画粥”:一个流传千年的励志故事

引用
腾讯
9
来源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314A05RW800
2.
https://new.qq.com/rain/a/20250109A038ON00
3.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320359
4.
https://new.qq.com/rain/a/20250107A04BBB00
5.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5736789/
6.
http://www.gzdis.gov.cn/xwhc/yw/202501/t20250107_86588475.html
7.
https://www.baike.com/wikiid/7241888080323182592
8.
https://www.liaozhaichatroom.com/temple/fan-zhongyan/?srsltid=AfmBOoo0vLcVwNAix9Tm5lC2EMcbdDAL00ZQjbkBHsOuODf7_QWORSqD
9.
https://ugediao.com/fan-zhong-yan.html

“断齑画粥”是北宋名臣范仲淹早年苦读时的一个著名典故,出自宋朝魏泰的《东轩笔录》。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范仲淹在困境中坚持学习的精神,更成为了后世激励人们克服困难、追求学问的典范。

01

苦读岁月:断齑画粥的由来

范仲淹,字希文,江苏吴县人,生于北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他两岁丧父,母亲改嫁山东长山朱氏,范仲淹也改姓朱,名说。20岁时,范仲淹得知自己的身世,深受触动,决心离家求学,以期有所作为。

公元1008年,范仲淹来到山东长白山醴泉寺读书。为了专心致志地学习,他选择了一个僻静的山洞作为自己的读书之所。由于生活贫困,他每天只煮一锅小米粥,待粥冷却凝固后用刀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食用,配以少量腌菜。这种艰苦的生活方式持续了整整三年,这就是“断齑画粥”典故的由来。

02

坚韧精神:从苦读到名臣

范仲淹的这种苦读精神,正是他日后成就卓越的基石。公元1011年,23岁的范仲淹告别母亲,前往应天书院继续深造。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常常废寝忘食,最终于1015年考中进士,步入仕途。

范仲淹为官后,始终保持清廉俭朴的作风。他曾在苏州购得一块地,欲建私宅,但得知这是风水宝地后,毅然决定将其捐出,改建为府学,以培养更多的人才。这种先人后己、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正是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理念的生动体现。

03

精神传承:断齑画粥的当代启示

“断齑画粥”不仅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告诉我们,即使在最艰难的环境中,只要保持坚定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终能克服困难,实现人生目标。

范仲淹的一生,是对“断齑画粥”精神的最佳诠释。他从一个贫寒学子,凭借自己的努力,最终成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社会,虽然物质条件已远非范仲淹时代可比,但“断齑画粥”所蕴含的坚韧不拔、刻苦求学的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