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诸葛亮北伐:一场以小博大的惊世豪赌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诸葛亮北伐:一场以小博大的惊世豪赌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55399843_121720036

诸葛亮的北伐行动,本质上是一场以弱抗强的豪赌。从历史的角度看,这种"以小博大"的豪赌并不罕见,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击败袁绍,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邓艾偷袭阴平小道,都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案例。诸葛亮的北伐虽然最终失败,但其勇气和信念值得敬佩。

想当初处于四战之地的曹操面对拥有四州之地的袁绍,也不是敢于亮剑,与袁绍在官渡决战,当时的人大多都是看好袁绍,又有多少人看好曹操能在此战中击败兵强马壮的的袁绍,但事实上却是曹操赢了。

又有谁想到小小的孙刘联盟能击败一统北方的最大军阀曹操,赤壁之战扭转了天下的形势,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司马懿敢于阴养三千死士来发动高平陵政变,要知道如果失败了,就是诛九族的结果,但他还是下了赌注。

又有多少人能想到魏将邓艾以一支偏师偷袭阴平小道直插成都平原,以疲惫之师下江油、过涪城,战绵竹,灭了蜀汉,成就了头等大功。

以上都是三国时期以少胜多的成功的战争案例,除了实力外,有时候也靠人的谋划。刘邦如果甘愿于在巴蜀渡过一身,而没有想过要打出去,不去谋划夺关中,与项羽争雄,那么还有后世的大汉王朝吗?

诸葛亮北伐意图的何在?

关于诸葛亮北伐的意图比较明显,《出师表》里也表达了诸葛亮的真实想法。

1.为报先帝刘备的三顾茅庐之情,完成北伐中原兴复汉室还与旧都的遗愿。

2.诸葛亮根据当时的形势作出的判断,如果不北伐,最终的结果就是坐以待毙。

3.蜀汉的内部结构,外来政权很难得到本地士族的支持,内部各个派别矛盾重重,诸葛亮借北伐来团结力量,转移矛盾,稳固政权。

很多人都说诸葛亮可以先恢复生产经济,开发南方的荒凉之地,加强蜀汉的国力,再伺机发动战争,乍一听蛮有道理,可是蜀汉再怎么发展,毕竟是一州之地,不要说比不过占据中原九州之地的曹魏,就连占据荆州、扬州、交州的东吴也比不过,因为益州的天然地势在那里,易守难攻的同时也很出去,更难发展。

很多人都说诸葛亮自从主政之后,连续六出祁山五次北伐,穷兵黩武,消耗了蜀国的国力,那么真是这样吗?后世的学者和专家研究史料表明,只有第一次和第五次北伐才算上大型的战争,其他几次都是小型的战争,而且诸葛亮以战养战,尤其第一次还迁走了天水、南安定三个大郡的居民,补充了一定的国力,严格意义上说诸葛亮通过依法治蜀,稳固了蜀汉的稳定,并没有过分的消耗蜀汉的国力,老百姓也不是苦不堪言。

诸葛亮作为一个良相,有着治国的卓越才干,他明知国力不如曹魏,却始终坚持北伐的国策,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信念,是值得称赞的,就像抗战时期一样,国家正处于积贫积弱的时候,面对强大的敌人难道放弃抵抗吗?不一样奋起反抗,团结一致,终于打倒看似不可战胜的敌人,取得胜利。

诸葛亮北伐为何会失败?

纵观诸葛亮的每一次北伐,失败会有各种因素,我个人觉得有以下几点原因。

1.战争的胜负不仅靠的是统帅,更靠的是综合国力的比拼。诸葛亮数次北伐,取得一定的成果,打得强大的曹魏只好坚守,不敢轻易出战,说明诸葛亮的军事水平并不像陈寿所说的诸葛亮不善军事,战争的胜负更重要的是看综合的国力,经济实力、兵员的素质,粮草等等,为何诸葛亮谨慎,因为家业小,所以输不起,不像曹魏输几次根本伤不了筋骨。

魏蜀吴三国的人口与兵力对比图

2.内部不团结,蜀汉反对北伐的大有人在。诸葛亮为何会写《出师表》,因为反对的人实在很多,连后主刘禅都是不赞同,后面第四次北伐的时候,李严使计让诸葛亮撤军,军队里面杨仪与魏延不和等等,都表明蜀汉内部矛盾重重,试问下这样的北伐成功几率能有多大。

3.蜀汉人才的凋零,可堪大用的人才很少。尤其经过关羽和刘备的惨败,蜀国的国力已经早已经走向下滑了,大量的将领与精锐的士兵损失殆尽。细数下蜀汉的优秀将才,只有诸葛亮一人,魏延当先锋大将可以,关兴、张苞等早逝,但魏延冒进,王平、姜维、夏侯霸等人都是从魏国投降过来的。比起曹魏和东吴,蜀汉的人才断层是最严重的。

总结:诸葛亮凭借自己的才干,不信天命,想要人定胜天,靠人谋来实现自己的理想,明知实力不如曹魏,却依然发动北伐的豪赌。很多事情有时候就是这样,不去尝试,不去行动,是远远没有结果的,诸葛亮用北伐实际的行动表达了自己的意图,虽然失败了,但我敬佩这样的人。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