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甲骨文里的“马”,你认识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甲骨文里的“马”,你认识吗?

引用
华尔街见闻
7
来源
1.
https://wallstreetcn.com/life-and-art/articles/cn/3729211
2.
https://iastate.pressbooks.pub/dongwudehanzi/chapter/chapter-3/
3.
https://www.facebook.com/CCTV.CH/videos/%E6%BC%A2%E5%AD%97%E6%BC%94%E8%AE%8A%E7%9F%A5%E5%A4%9A%E5%B0%91-%E9%A6%AC%E5%AD%97%E6%BC%94%E8%AE%8A%E7%9F%A5%E5%A4%9A%E5%B0%91/1234675190795477/
4.
http://ll.anhuinews.com/wszj/202501/t20250110_8162234.shtml
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94%B2%E9%AA%A8%E6%96%87
6.
http://www.mediationoklahomacity.com/post/26044.html
7.
https://www.cenews.com.cn/news.html?aid=1126276

在甲骨文的世界里,一匹栩栩如生的骏马跃然纸上。这便是3000多年前古人刻画的“马”字,它不仅是一笔一画的简单组合,更是一幅生动的马匹画像。

仔细观察这个甲骨文“马”字,你会发现它巧妙地捕捉了马的四大特征:飘逸的马鬃、修长的脸庞、明亮的大眼睛,以及摇曳的尾巴。古人用最简洁的线条,勾勒出一匹正在奔跑的骏马形象。马头上的长脸和大眼睛被放在字的上方,马鬃向右飘扬,马尾向下垂落,四条腿则朝左伸展。这种构形方式,充分体现了古人对马特征的敏锐观察和高超的象形表达能力。

“马”字的这种象形特征在后续的演变中逐渐发生了变化。到了金文时期,虽然整体形态与甲骨文相似,但线条变得更加简略。小篆阶段,字形进一步简化,但仍然保留了马的基本轮廓。到了楷书和简化字阶段,原本生动的马腿变成了四个点,马鬃和马头也连在了一起,与甲骨文的相似度已经大大降低。

为什么古人如此重视“马”这个字呢?这要从马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说起。在古代,马不仅是重要的交通工具,更是战争中不可或缺的战力。《韩非子·说林上》中记载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春秋时期,齐国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率军出征,归途中在山谷迷路。危急时刻,管仲提出让老马带路,最终带领军队走出了困境。这个“老马识途”的典故,不仅体现了马的智慧,也反映了古人对马的依赖。

在古代社会中,马的重要性还体现在许多方面。比如,伯乐相马的故事展现了人们对良马的渴求;汉武帝时期,为了鼓励养马,甚至规定养出一匹好马可以免除三个人的徭役。在茶马互市盛行的年代,马匹更是成为边疆贸易的重要商品,不仅满足了军事需要,也促进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值得一提的是,马姓在中国姓氏中也占据重要地位。据2025年百家姓排行榜显示,马姓已位列第13名。历史上涌现了众多马姓名人,如东汉开国功臣马援、三国名将马超、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马致远等,他们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甲骨文中的生动形象,到现代汉字的简洁明了,“马”字的演变历程见证了中国文字的发展,也折射出马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今天,当我们再次看到这个简单的“马”字时,不妨想象一下它背后承载的数千年文化记忆。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