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斌:高等教育改革的未来方向
杨斌:高等教育改革的未来方向
近日,在多个重要教育论坛上,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教授就高等教育改革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观点,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些观点不仅体现了他对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也为未来教育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
高等教育合作:凝聚人心,团结人类
在2024年京港大学联盟理事会年会上,杨斌强调了高等教育合作的重要性。他认为,教育的本质在于凝聚人心、团结人类,而师生流动性对高等教育而言至关重要。通过技术手段实现课程学习导向的学生流动虽可喜,但也凸显出包含深潜学习、从旁学习、社群/同侪学习及共同生活学习等方面的不可替代性。
他指出,整全的教育应注重成人、成才、成群,培养独立有力并团结有机的社会成员。这一观点引发了广泛关注,为未来教育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
AI赋能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第三届清华高等教育论坛上,杨斌主持了以“可能性的边界: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为主题的论坛。论坛上,清华大学校长李路明表示,人工智能拓展了学生学习的边界,使个性化学习的普及成为可能;拓展了教师教学的边界,使高质量教学的普及成为可能;拓展了大学治理的边界,使智慧治理的普及成为可能。
但同时,人工智能也给高等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李路明强调,我们应该以乐观、开放而谨慎的态度做好应对,坚守高等教育的伦理边界,在高校中合理地、负责任地应用人工智能。
“101计划”: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新探索
在教育部基础学科系列统计学“101计划”工作启动会上,杨斌代表清华大学致辞。他指出,此次“101计划”的落地实施,不仅是对清华大学统计学学科建设的有力支持,更是对全校师生的一次重大激励。
“101计划”由教育部统筹,汇聚顶尖高校、顶尖师资、顶尖出版单位等各方资源,以课程、教材、教师和实践项目等基础要素建设,来带动教育教学系统改革。目前,该计划已经从最初试点的计算机科学领域推广至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基础医学、中药学、经济学、哲学、人工智能、统计学等共11个领域。
教育改革的未来方向
综合杨斌在多个场合的发言,可以看出他对高等教育改革有着清晰的思考:
国际合作与交流:通过京港大学联盟等平台,深化内地与香港高校的合作,促进师生交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技术赋能与伦理边界:在拥抱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同时,也要坚守教育伦理,确保技术应用符合道德标准。
基础学科建设:通过“101计划”等项目,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提升我国在关键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
整全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平衡知识传授与人格培养,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杨斌的观点和实践,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参考。在当前全球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他的思考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