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王之涣《登鹳雀楼》:一首激励千年的哲理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王之涣《登鹳雀楼》:一首激励千年的哲理诗

引用
搜狐
13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779098820_121164821
2.
https://www.sohu.com/a/786205864_121124390
3.
https://new.qq.com/rain/a/20240911A02FIT00
4.
https://news.gmw.cn/2024-03/16/content_37206995.htm
5.
https://m.cngwzj.com/pygushi/TangDai/17443/
6.
https://www.yuncheng.gov.cn/doc/2020/07/21/71073.shtml
7.
https://m.qidian.com/ask/qamoszfyclw
8.
https://m.qidian.com/ask/qenjdiqenkg
9.
https://m.qidian.com/ask/qbpiqzfenpe
10.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420/00/73570750_1120893596.shtml
11.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99%BB%E9%B8%9B%E9%9B%80%E6%A8%93
12.
https://www.baike.com/wikiid/7179115063612997687
13.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121/12/55790485_1140019681.shtml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流传千古的《登鹳雀楼》,被国学大师章太炎誉为“唐人五绝第一”。短短二十字,不仅描绘出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象,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01

诗人的生平与创作背景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高适、王昌龄并称“四大边塞诗人”。他出身于太原王家,一个名门望族,自幼聪颖好学,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广交朋友。

王之涣的仕途并不平坦。他曾任冀州衡水主簿,后因遭人诬陷而辞官,隐居十五年。期间,他潜心创作,诗名渐盛。晚年复出,担任文安县尉,但不久便病逝于任上。

02

诗歌内容与意境

《登鹳雀楼》描绘了诗人登上鹳雀楼所见的壮丽景色,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慨。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两句写景,勾勒出一幅壮阔的画面:太阳依偎着山峦缓缓下落,黄河之水滚滚东流,最终汇入大海。这里的“白日”并非指白天,而是特指太阳,而“尽”字则生动地描绘了太阳落山的景象。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是诗人的感慨,也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想要看到更远的风景,就必须登上更高的楼层。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想要达到更高的境界,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

03

艺术特色与后世影响

《登鹳雀楼》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景与理的完美结合: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景与理浑然一体,相互映衬。
  2. 语言简洁凝练:全诗仅二十字,却包含了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
  3. 意境开阔高远:通过“千里”“一层楼”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开阔的意境。

这首诗对后世影响深远。它不仅在唐代广为传颂,还被后世文人反复引用和模仿。宋代哲学家朱熹在《朱子语类》中就曾引用“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来阐述学问之道。

04

现实意义与启示

在当今社会,《登鹳雀楼》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告诉我们: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都不能满足于现状,而应该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正如诗中所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看到更广阔的天地。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