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太空水资源循环:从航天员生活用水到创新科技突破
揭秘太空水资源循环:从航天员生活用水到创新科技突破
2024年12月,中国空间站迎来了一个历史性时刻:神舟十七号航天员唐胜杰成功完成了舱外操作。这一壮举的背后,离不开一项关键技术支持——太空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在浩瀚的太空中,每一滴水都弥足珍贵。如何高效利用和循环水资源,成为航天员长期驻留空间站的关键。
航天员的太空生活:每一滴水都精打细算
在太空中,航天员的日常生活与地球上大不同。由于水资源极其宝贵,他们需要严格控制用水量。比如,航天员不能像在地球上那样正常洗澡,只能用湿毛巾擦拭身体。为了清洁头发,科研人员专门设计了洗发帽,这种洗发帽具有弹性收口,能够很好地包裹头部,航天员只需套在头上用手进行揉搓即可清洁,之后直接擦干。
刷牙也是一项技术活。航天员需要将牙膏沫吐到纸巾上或直接咽下,使用的牙膏是可食用成分。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避免不可回收的使用方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安全,防止吐出过多漱口水漂到空中形成安全隐患。
创新技术:太空服变身“水回收工厂”
面对太空水资源的稀缺,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更高效的循环利用方案。近期,美国康奈尔大学威尔医学院的一项创新成果引起了广泛关注。他们研发了一种新型太空服,能够将宇航员的体液(如汗液和尿液)回收转化为可饮用水。
这款太空服的尿液收集装置设计独特且高效。它包括由多层柔性织物制成的内衣,这种内衣具有出色的亲肤性和吸湿性。其采用特殊的纤维结构,能够迅速吸收汗液和尿液,并通过毛细作用将其快速导向模制硅胶收集杯。收集杯的内衬采用尼龙-氨纶混纺面料,具有良好的弹性和抗拉伸性,能够紧密贴合身体表面,将尿液高效吸出并导向收集杯的内表面,随后由真空泵将尿液吸走。
收集到的尿液会被转移至先进的尿液过滤系统。该系统采用两步集成正反向渗透过滤技术,能够以高达87%的效率回收水分。具体来说,第一步正向渗透过程中,利用半透膜两侧的渗透压差,让尿液中的水分自然地透过膜进入到另一侧的溶液中。而在第二步反向渗透中,通过施加外部压力,进一步将剩余的水分从含有较高盐分的溶液中分离出来,从而得到纯净的水。
经过净化后的水富含电解质,这些电解质对于维持宇航员的身体机能非常重要。随后,水会被泵入航天服内的饮料袋中,可供宇航员再次饮用。
中国空间站的突破:从“追赶”到“领跑”
在太空水资源循环利用领域,中国空间站的表现令人瞩目。自2022年全面建成以来,中国空间站已在轨实施180余项科学与应用项目,产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科学成果。特别是在水稻全生命周期培养和空间水生生态系统运行方面,创造了多个国际“首次”。
中国空间站采用了先进的环控生保系统,通过冷凝干燥组件收集航天员呼出的水汽,以及对尿液进行处理再利用。虽然具体技术细节尚未公布,但其高效性和可靠性已得到验证。航天员在空间站的长期驻留,离不开这套系统的稳定运行。
展望未来:为深空探索铺路
随着人类探索太空的步伐不断加快,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无论是月球基地建设,还是火星探测任务,都需要解决水资源的持续供应问题。中国空间站的实践和技术创新,为未来深空探索提供了宝贵经验。
可以预见,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太空水资源循环利用将更加高效和智能化。这不仅能够保障航天员的生命安全,还将为人类开拓太空、建立永久性空间居留地奠定坚实基础。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或许真的能在太空中实现“水资源自由”,让浩瀚宇宙成为人类新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