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从“煤都”到新兴产业高地的转型之路
阜新:从“煤都”到新兴产业高地的转型之路
阜新市,这座曾经被誉为“煤电之城”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如今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转型挑战。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渐枯竭,阜新市的经济发展一度陷入困境。然而,这座有着百年煤炭开采历史的城市,并没有因此而沉沦。在国家和辽宁省的大力支持下,阜新市积极谋求产业转型,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努力摆脱“煤都”的困境。
政策引领,规划先行
为推动经济转型,阜新市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2024年,阜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会同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等8家市级部门,共同起草了《阜新市支持新型工业化政策举措》,为产业转型提供了政策保障。同时,阜新市还启动实施了“两市四区”专项行动计划,旨在打造连接辽西蒙东的开放合作枢纽区,为区域发展注入新动力。
产业升级,创新驱动
在产业转型方面,阜新市确立了四大优势产业:新能源、绿色食品、高端装备制造和精细化工。其中,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市科技局积极发挥科技特派团的作用,与多家企业合作建立成果转化示范基地。据统计,特派团专家帮助企业改进工艺技术3项,推广新技术8项,研发新产品8个,带动当地就业10人。同时,企业技术骨干培养和农民技能培训也在同步推进,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科技赋能,人才支撑
为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阜新市实施了“百名博士进百企”活动。通过这一平台,博士们深入企业一线,帮助企业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2024年,阜新市继续推进“三百工程”,进一步加强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对接,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科技支持。
开放合作,区域联动
阜新市积极融入区域发展大局,致力于打造辽西蒙东开放合作枢纽区。通过加强与周边地区的经济联系,阜新市不仅拓宽了市场空间,也为自身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阜新市还积极组织各行业部门梳理设备更新基础数据,推动企事业单位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助力绿色低碳转型升级。
旅游创新,融合发展
在产业转型的过程中,阜新市还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以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沙拉镇哈桃村的“河湾小寨”项目为例,驻村“第一书记”鞠大伟创新性地将短视频和直播应用于乡村旅游推广。项目通过短视频和直播推介,浏览量已逾20万。同时,鞠大伟还组建了“兴乡工作室”,致力于培养阜新特色“新农人”。截至2023年3月,工作室宣传阜新农产品的视频达1214条,“抖音”“快手”平台短视频播放量超3000万次,直播200多场,累计销量突破20万件。
展望未来,前景可期
经过持续的努力,阜新市的产业转型已初见成效。新能源、绿色食品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对外开放合作持续深化,旅游业也展现出新的活力。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典型案例,阜新市的探索和实践为其他类似城市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